认识11~15的教案优质5篇
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你们需要强调讲授内容要点,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提早撰写的文字材料,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11~15的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11~15的教案篇1
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准备:
1、教具学具方面:蛋宝宝数字1-7、大写数字一-七,星期、日卡片,多媒体星期圆盘一份,星期娃娃每人一份;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里讲到谁?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星期圆盘游戏:找邻居(老师操作,然后可请个别幼儿回答操作结果)
规则: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7——8次。
(4)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六是最后一天,过完星期六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又开始)
3、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日至星期六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七个娃娃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快快乐乐做游戏。念完儿歌当老师报到星期二时,那么星期二的邻居就站立高举小手,其余幼儿蹲下,游戏继续进行。
认识11~15的教案篇2
大班数学:
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钱包、布置好小超市(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2、认识人民币。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
师:看,这是什么呀?“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人民币一样吗?”(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
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小结:人民币有两种,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3)师: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数字7)
3、取钱。
(1)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一只篮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篮子里取7元人民币。
(2)幼儿操作。
(3)集中交流。
师: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4)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钱包,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4、制作计划表。
师: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
(1)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2)师: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3)(出示计划表)教师介绍计划表。
师:你们看,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张计划表,这上面是文具店的学习用品,你们要打算好要买的学习用品的价钱正好是7元,然后把它们圈起来,把几种要买的学习用品的价钱用算式的形式写下来。
(4)教师示范操作。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计划表。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5、购物。
(1)师: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师: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
(3)小结: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6、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1)师: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
(2)多媒体: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爸爸妈妈平时要辛勤地工作,努力赚钱,所以小朋友要怎样?对,要节约用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认识11~15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知,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
2、能正确说出"一个"和"许多"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萝卜卡片若干、兔子耳朵头饰若干(数量均和幼儿的数量相等)、两个小筐子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小白兔,乐呵呵。到山上,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来上课,有请可爱的小白兔,→幻灯片小白兔
(二)游戏拔萝卜体验"1"和许多的关系每个人都带上兔耳朵头饰扮演小兔子→(黑板上贴了许多的萝卜卡片)老师问:"小朋友们看看山上有多少萝卜啊?"(引导他们说出有许多)那现在我们一起上山拔萝卜吧→每人拔一个,而且要边拔边说"我拔了一个萝卜"→拔完了,老师问:"现在山上还有萝卜吗?"(幼儿答)→"你的手里现在有几个萝卜?"(幼儿答)→"刚才山上有许多的萝卜怎么现在一个也没有了呢?"(幼儿答)→引导并讲出"许多"的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萝卜看起来好好吃哦,而且萝卜很有营养小朋友多吃萝卜呢会少生病哦,你们想不想吃呢?(幼儿答)→可是刚拔的萝卜凉凉的又不干净我们吃了会肚子疼的,不如我们让厨师给我们做成好吃的菜吧→收萝卜→"我放了一个萝卜"→老师问:"你的手里还有萝卜吗?"(幼儿答)→"筐子里现在有多少萝卜?"(幼儿答)→"刚才筐子里一个也没有现在怎么有许多的萝卜呢?→"引导并讲出"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就成了许多萝卜"总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一个一个的"1"和在一起就成了"许多"延伸: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1和"许多",我们一起来找找吧→使用幻灯片看图并引导幼儿正确说出1和"许多"
活动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认识11~15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分析图和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通过分类统计复习所学图形,引起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运用思分析图和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1、教具:椭圆形、圆形教具;分析图;ppt2、学具:
①入场劵(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②和圆形操作学具;纸条;
③操作卡片
(1)椭圆形(2)图形连连看(3)图形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t:图形王国今天开展了一次盛大的舞会,邀请了我们中九班小朋友参加,可是去图形王国参加舞会,必须要入场劵,仔细看看,你手中的入场券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说出自己手中的入场劵的形状和特征)
二、复习所学图形并分类
t:瞧,前面就是图形王国的城门了(出示图形王国的城门),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图形王国,你发现了什么?
t:图形王国有四个城门,小朋友们要想进入图形王国必须将自己的入场劵拿去城门口检票才可以入场。一定要去和自己入场劵图形对应的城门才行。(如;三角形入场劵去三角形的城门,正方形去正方形城门等以此类推)
t:准备好了吗,现在请摸到头的小朋友去交入场劵
t:城门打开了,小朋友们都可以去参加舞会啦,你们开心吗?
三、认识椭圆形
t: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入场劵,谁能帮我送到城门口去检票呀?(出示椭圆形)
t:仔细看看,我的入场劵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观察椭圆形)
t: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t:仔细看看,请你说一说椭圆形的外形特征、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分析图)
教师小结:
椭圆形长长的,扁扁的,只有一条光滑的边,没有角。四、比较圆形和椭圆形
1、找椭圆形和圆形的相同处
t:椭圆形有一个好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圆形)
t:它就是圆形,椭圆形宝宝说了,他和好朋友有很多的相同的地方,你们能找到吗?
(引导幼儿说出椭圆形和圆形的相同处)小结:它们都有一条光滑的边,没有角。
2找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处
t:椭圆形又说了,它和椭圆形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你们能找出来吗?演示第一种方法:重叠
老师将圆形和椭圆形重叠在一起,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椭圆形比圆形长)
请幼儿探索其他方法比较两种图形的不同
现在请小朋友打开学具袋,用你自己的方法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之处并说说你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重叠、目测、测量、折叠等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长,比圆形扁。
生活中的椭圆形
t: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椭圆形,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回想,在你的家里,幼儿园,马路上,有没有见过哪些椭圆形的物体,请你举手说一说。
教师小结
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椭圆形的物体,我们一起再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的椭圆形的物品吧!(播放ppt)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椭圆形,也找到了生活中的椭圆形,椭圆形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将药片制作成椭圆形的,可以方便吞咽。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梅老师一起寻找我们幼儿园有哪些椭圆形的物体吧!
延伸活动:
1、区角投放材料幼儿分组活动,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一)第一组:提供操作材料《火眼金睛》,引导幼儿看看图形组合里有哪些是椭圆形,数一数并用圆点记录。 (二)第二组:提供操作材料《找图形》,引导幼儿找一找图片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是圆形,将它们和对应的图形标志连起来。(三)第三组:玩《椭圆形变变》,引导幼儿任选一张椭圆形的图片,放在画纸上,用水笔进行添画。 2、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里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图形和图形组合。
附:操作卡片
(1)火眼金睛找椭圆
(2)找图形
(3)图形变变变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幼儿的目标基本达到。我的整节活动以图形王国情景贯穿其中,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
整节活动流程清晰,活动中本班小朋友很配合我,整个活动氛围都很不错、设计的环节也在一环紧凑一环、我觉得在教具上准备充分对于这节活动的推动很大作用、看着孩子在观察探索中发现椭圆形的秘密我很高兴,孩子们自身也在其中去认知、感知。
这节活动除了这样上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寻找今天学的图形、让孩子在班中找图形等等,我在教学上还得要继续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成熟。
认识11~15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18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新”明标--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揭题明标
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
二、探“新”依标--依标导学,探究新知
(一)自学--发现圆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
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
①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③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
让学生自说说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5.读一读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共学--小组合作,理解圆柱
1.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
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
①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
③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2.展一展,评一评
讲解要求:
①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
③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
三、测“新”评标--达标检测,评价目标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
(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
(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
(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
3.练习三第1题
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四、结“新”拓标--全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
底面2个
侧面1个
高一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