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教学反思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小伙伴们务必要经常性地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徐悲鸿的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徐悲鸿的教学反思篇1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学中我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研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潜心会文,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学设计实现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结构,力图探求作者构造语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维结构,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层意蕴,实施有效教学。
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在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领悟语言的精妙,对话得以深入进行。教学中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育人教育似春风化雨浸润在言语的学习和运用中。教学完这课后,我感觉到几处需要调整的环节,“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句话中“天堂”二字抓的还不透,它除了可以理解为条件最好的地方,还可以理解为“中国人就是到死也成不了才”。虽然教参中只提供第一个解释,但这样加深理解后,更能激发学生的愤怒之情,我们这样再为教参补充空白又何尝不可呢?
只是在课堂上,学生未提到,教案的细微之处我没完全记下,只想到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而忘了给学生应有的引导与点拨。
徐悲鸿的教学反思篇2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习惯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读懂内容,感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难点: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情,释疑“励志”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马的姿态,如果让你来形容的话,你会想到哪个词?
2、教师小结:《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一幅精品佳作,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大家看!这六匹马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两条蹄子直着往前伸;有的腾空而起,有的回首长嘶。再来看,这些马神采飞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徐悲鸿。
3、板书课题(这里有一个新词,画“励志”,谁来告诉老师“励志”是什么意思?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4、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师及时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你们都预习了什么?
a、我读了三遍课文(教师评价激励:你是个自觉的孩子)
b、我读了五遍课文(真的吗?你是个勤奋小学生。)
c、我标出了课文自然段序号。(教师追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d、我还想了想课文的内容。(看,仅仅读是不不够的,重要的是思考,你是相会思考的孩子,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
e、我查了字典。(你能借助工具书,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f、我在书上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你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g、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你在书上都做了哪些记号呢?
2、预习情况究竟如何呢?请大家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达仰嫉 妒礼貌激怒疲倦陈列临摹购买绘画
成绩震惊错误
(1)先自己读读试试。
(2)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特别难读或容易读错的,需要提醒大家,理解“临摹、嫉妒”的意思。
(3)开火车检查。
(4)把词语齐读两遍
(5)生字词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读得如何呢?找8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他们读到哪里你的眼睛就看到哪里,还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跟着读,边听边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励志学画的结果?
(6)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听出问题了吗?读书就要看准,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改字。
(7)谁来说一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励志学画的结果?
三、精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品读感悟,体会外国人的傲慢。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呢?请大家读1至3自然段。
2、指名说。
3、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被外国人看不起)谁再来读。
4、听了外国人的话,徐悲鸿是什么表现呢?指名读,幻灯出示第三自然段,激怒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被激怒了?
5、如果你是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样?
6、谁来读,读出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决心。
7、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齐读第三自然段。
8、现在谁来回答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二)情景再现,感受徐悲鸿的勤奋。
徐悲鸿又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请大家读4、5、6自然段。读书还有一个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大家默读4、5、6自然段,边读边结合具体词句想想徐悲鸿画画的样子,看能不能把一个词,一句话变成一幅活的画。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指名说。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到的?你看到了怎样的徐悲鸿?
2、你的脑海中还有其他的画面吗?
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画入迷的徐悲鸿。
3、徐悲鸿学画的过程还会遇到什么困难?读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4、同学们的想象太丰富了,徐悲鸿就是这样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请大家齐读第4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跟5、6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5、教师小结: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后从学习刻苦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先总后分,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试着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三)研读思考,领悟外国人的变化。
徐悲鸿这样刻苦努力,结果怎样?请同学同们读7、8自然段。
1、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轰动。
2、“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什么意思?
3、看来想要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
4、他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那个曾经嘲笑他的外国学生有什么表现呢?
5、指名回答“震惊”什么意思?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6、这位外国学生前后都有哪些变化?
7、这位外国学生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8、现在你就是那位外国学生,站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徐悲鸿面前,你该怎么读。
四、畅所欲言,谈收获。
1、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2、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既可以谈感受,也可以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更可以谈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还可以评价一下今天的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五、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1、其实,在世界上像徐悲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接下来请大家再来认识一位,下发《一定要争气》。
2、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小结:
徐悲鸿和童第周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们为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一样,只要树立目标,下定决心,鼓起奋进的勇气,就有克服办难的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阅读,准备在班内举行故事会。
2、学一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我的志向。”
板书设计:
为什么? 激怒 学画刻苦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怎样? 奋发努力
为国争光 结果? 轰动 生活清苦
徐悲鸿的教学反思篇3
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真正感悟徐悲鸿的为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我采用以下两个板块来教学:
1.以“励志”为主线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学中我以“励志”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研读课文。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徐悲鸿刻苦勤奋的词句。从“每逢节假日”、“他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等词语中体会徐悲鸿为了学画,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从第六自然段中“小阁楼”、“一杯白开水”、“两片面包”等词中体会徐悲鸿为了学画,宁愿过着清苦的生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潜心会文,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2.以“外国学生的态度”为辅线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外国留学生两次对徐悲鸿的不同态度,进行比较阅读,并分组进行朗读,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志向。
不足之处:
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典故的理解,学生在表述时还是有点机械。
徐悲鸿的教学反思篇4
今天在班级讲授了一节写人的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主要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文章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叙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全文层次清楚,按照“受辱立志—勤学苦练—轰动世界”的顺序结构全文,脉络分明。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顺承自然。本文前后都谢了那个外国学生,从嘲笑到道歉,前后照应,突出主题。
语文这门学科就是要在课堂之上呈现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语,以画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都会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时设计教学思路和进行幻灯片的设计,特别是针对文章中出现的景物、历史事件和美景,在网络中尽可能地搜集图片,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
在讲授这节课之前,在网络中搜索了很多徐悲鸿的绘画作品,以及相关的幻灯片。但是,网络中的幻灯片和自己的思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于是,结合参考书和课文、图片的内容,自己制作幻灯片。幻灯片的设计比较简练,就是呈现出本课的主要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问题,顺承着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在课文的讲授中,每一步都是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的,然而在课堂上却出现了很多让我难以接受的事情。我知道部分学生在课堂之下是不会预习课文的,因此,在课堂之上,还是让他们进行了默读和指读课文,但是还是有学生一脸茫然的样子,让我难以接受课堂之上学生的表现。
学生对文章的题目提出了几个问题,正好这几个问题是讲解这篇文章的基础,在这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表扬,这样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之上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在这节课中,我没有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学习,而是由这几个问题带动他们自学,在文章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由这个问题展开对文章的讲述,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在文章中找出答案——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样在讲述的时候,能够顺理成章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课文的理解上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怎么学画?徐悲鸿学画的结果怎么样?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3.徐悲鸿为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的第一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4.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被别人看不起。在读外国学生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为什么说“你们中国人”而不说“你徐悲鸿”?
(2)“天堂”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5.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又是如何努力的?
6.更加奋发努力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7.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徐悲鸿取得了哪些成就?
8.外国学生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请你找出关键词说一说。是什么让这位外国学生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9.我们从徐悲鸿的身上学习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这样几个问题就把整节的内容梳理的很清晰,学生听的也很明白,而且在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把徐悲鸿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人的精神内化到心里。
在课堂之上,表现非常的活跃的就是彭洪超同学,他能够准确无误地回答我所提出来的问题,而且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强,在这样方面要培养他的优势,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出类拔萃的。
徐悲鸿的教学反思篇5
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尝试错误”教学法。
开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故意把“励志”的“励”写成了“立”字,有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错误,并笑着说:老师,你把“励志”的“励”写错了。话音一落,很多同学都笑了,还悄悄的说:“看,老师也出错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还装着不知道的样子,故意去看看书,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哎,老师真的错了!看来不管是谁只要粗心大意,都是会犯错误的呀。以后你们可得仔细点,千万不要像老师这样做个‘马大哈’哟!”学生听了又善意的笑了。这时,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向学生提出了疑问:“‘立志’和‘励志’,两个词的读音都相同,为什么课文不采用‘立志’一词,而采用的却是‘励志’呢?它们在这儿能够互换吗?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有学生提问了:老师,是不是他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心中窃喜:学生找到点子上了。于是请学生说说两个词的意思,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字典,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立志”只是讲立下什么样的志愿,强调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励志”则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断鼓励自己去达成那一心愿,强调的是行动的付出。两个词能够互换吗?光从题目是找不出理由的,于是,我立刻叫学生阅读课文,当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明白了,不能,因为课文重点讲述的是徐悲鸿不懈努力成为一个著名画家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讲他立下当大画家的志愿。就这样,通过我的故意出错,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开课讨论,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还有“尝试错误”教学法这一说法,只是在备课时觉得采用这种方法,
一是能够检查学生是否细心,督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二是利于区别“立志”和“励志”的含义,让学生不混用;
三是便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涵。
现在,通过对“尝试错误”教学法的学习,我知道了这一教法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以后在教学中,我还会运用,不过,一定要注意用得巧,用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