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教案优质6篇
精心策划的教案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案的目标设定应具挑战性,以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学习成就,以下是加分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昆虫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昆虫教案篇1
语言:昆虫的花衣
活动目标
1、感受昆虫颜色的多样性,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了解常见昆虫及其颜色。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图书,昆虫图片,可涂色的蝴蝶、蜻蜓等昆虫图画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张幼儿熟悉的昆虫图片(蜻蜓、蝴蝶等),请幼儿看看它是谁?它有什么特点?它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看到过什么昆虫以及它的颜色。
二、开拓视野。
1、认识昆虫。
教师请幼儿打开图书至《颜色在哪里昆虫》,请幼儿观察有什么昆虫以及它的颜色。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在自己的图书上找到它的位置,然后告诉幼儿它的名称。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色形容见到的昆虫。例如:黑色的天牛等。
2、开心游戏。
(1)教师出示昆虫图片,请幼儿说出它的名称及颜色。
(2)教师说昆虫的名字,请幼儿找到这个昆虫,并说说它的颜色。
三、快乐涂鸦。
将印有蝴蝶、蜻蜓等昆虫图片的纸发放给幼儿,请幼儿给昆虫涂上喜欢的颜色。
四、作品分享。
请幼儿互相欣赏和介绍作品。
活动应变
有些昆虫身上有几种颜色,可以引导幼儿说出昆虫身上不同的颜色。可以细分到每个身体部位。例如:七星瓢虫的头是黑色的,身子是橙色的,身上还有黑色的点等。
活动延伸
1、收集昆虫图片,制作成图册,让幼儿阅读图册,认一认图册中的昆虫,说一说它们的颜色。
2、到户外观察昆虫。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制作好的昆虫图册,鼓励幼儿翻阅并进行简单描述。
美工区:提供彩笔或蜡笔等,请幼儿简单进行绘画创作“美丽的蝴蝶”。
益智区:教师用昆虫图片制作拼图,请幼儿拼出昆虫。
环境创设
用塑料勺子、雪糕棒贴上翅膀、眼睛,变成蜻蜓,再制作成吊饰装饰活动室。
家园同步
1、帮助收集昆虫图片并制作成图册。
2、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说说其颜色。
随机教育
昆虫身上的颜色有很多种,在引导幼儿说颜色的时候,要观察仔细。
相关链接
可以跟幼儿一起欣赏名作《昆虫记》绘本,请幼儿观察图画,成人可以帮助幼儿讲解内容。
附录:蝴蝶的颜色
蝴蝶的.颜色主要表现在翅膀上,翅膀的颜色有的鲜艳,有的是灰暗色的。蝴蝶鲜艳的外表对天敌、克星起到震慑作用,而不敢接近或捕食,如有剧毒的蛇和色彩斑斓的毛毛虫一样都是有毒的;有的蝴蝶翅膀的颜色是枯黄的,如枯叶蝶,它起到的是伪装的作用;有些蝴蝶翅膀上像长有一只到多只眼睛,作用也是震慑天敌。其实翅膀的重要作用就像人的皮肤一样可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蝴蝶翅膀上有许多鳞粉(有点像鱼鳞)。翅膀的颜色分为物理色和化学色,物理色是通过鳞粉,用显微镜看就是许多细小的鳞片,鳞片对阳光的反射折射散射,角度可以改变(像拉百叶窗帘)来控制体温,所以在强光照射下,这种翅膀的颜色不会改变;化学是通过色素改变翅膀颜色,所以在强光下这种颜色会发生改变,因为色素被太阳光中的射线破坏了。
昆虫教案篇2
教学理论依据:
?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活动将昆虫拟人化,和小朋友捉迷藏,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纲要》指出要“寓教育于游戏中”,本活动以游戏为主线,让孩子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新知识。同时科学是严谨的,因此活动中的材料多为实物原型。昆虫的自卫防身方式通常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三种,鉴于中班孩子的认知水平,只选择了其中一种“保护色”,其他的知识留待以后探讨。
教学策略:
1、采用观察法和语言交流,引导幼儿对已有昆虫的经验进行梳理。
2、通过捉迷藏游戏,寻找有保护色的'小昆虫。
3、通过录像,直观的呈现昆虫自我保护的本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及其作用;
4、采用讨论和直观法拓展,激发幼儿探究更多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5、采用游戏操作法,巩固对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螳螂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枯叶蝶、螳螂、竹节虫三种昆虫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难点:理解“保护色”。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捉迷藏的昆虫》
2、录像:《昆虫的保护色》《动物的保护色》
3、音乐:《春天》《清晨》
4、背景图四组,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昆虫图片,梳理幼儿已有经验。随着音乐《春天》表演入场。
出示昆虫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这些昆虫你在哪里见过?
2、寻找昆虫,探究保护色的秘密。
(1)出示幻灯片,请幼儿寻找躲藏的昆虫——枯叶蝶、螳螂、竹节虫。
(2)讨论它们身体的颜色和藏身地颜色的关系。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观看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2)讨论保护色的作用和哪些昆虫有保护色。
4、经验拓展,了解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办法。
(1)提问:还有哪种动物有保护色?
(2)观看课件:动物的保护色。
5、分组操作:游戏——帮小动物躲猫猫。
幼儿分成四组,将小动物图片放到适合其隐藏的背景图上,然后老师来找小动物,进行纠错和交流。
活动延伸: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昆虫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2、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2、挂图:《昆虫大集合》。
3、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4、观察记录表。
5、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3、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昆虫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性。
2.熟悉故事中的对话,尝试分角色进行表演。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图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1.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观看活动材料,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故事表演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昆虫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昆虫
2、趣味练习:正确地找出昆虫的名字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昆虫
1、 ppt课件:昆虫
(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
提问:它们中那些是昆虫?
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二、讲述:昆虫运动会,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教师:昆虫要开运动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
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3、出示毛毛虫
教师: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
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
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
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
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
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故事《昆虫运动会》
森林里的昆虫们决定举办一个运动会,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大。
一大早,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来了,螳螂也来了。接待员小蚂蚁热情地招呼他们,为他们报名。
这时,蜗牛和蚯蚓慢吞吞地爬过来,他们也想报名参加。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没有脚,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蜗牛和蚯蚓只能回去了。
蜈蚣和蜘蛛也来报名。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不能报名。”蜈蚣说:“我们有脚啊,为什么不能报名?”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蜈蚣和蜘蛛也只能回去了。
一条毛毛虫一扭一扭的过来了,小蚂蚁见了,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在一旁的蝴蝶姑娘赶紧说:“不对不对,毛毛虫是我的孩子呀。过些天他长大了,也会像我一样有头、胸、腹和六条腿,它也是昆虫呀!”于是,小蚂蚁就为毛毛虫报了名。悄悄告诉你,毛毛虫要参加两个项目——爬行和飞行,你知道为什么吗?
昆虫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探秘昆虫世界,激发对昆虫探索的兴趣。
2、认识蝴蝶标本,欣赏蝴蝶标本的美。
3、户外探秘昆虫时要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蝴蝶视频,蝴蝶标本若干,供涂色的蝴蝶若干,帽子、长裤、显微镜等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做蝴蝶飞的动作,请幼儿猜猜教师模仿的是什么动物?(蝴蝶)
师:谁见过蝴蝶?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翅膀很大、颜色鲜艳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蝴蝶王国,参观蝴蝶。(教师播放蝴蝶的视频)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蝴蝶?
二、欣赏蝴蝶标本。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蝴蝶标本,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教师逐一出示蝴蝶标本,让幼儿欣赏,然后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蝴蝶标本。(引导幼儿从颜色、体形、翅膀、图案等方面描述)
教师将蝴蝶标本全部展示出来,请幼儿说说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小结:蝴蝶种类有1400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最多。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品种的分布,它们都非常的漂亮。很多蝴蝶爱好者会搜集各种各样的蝴蝶,把它们制作成标本长期保存。
三、探秘昆虫世界。
师:大多数的昆虫包括蝴蝶都生活在户外,有些生活在森林里,有些生活在草地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秘昆虫,看看它们生活的环境吧!
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①带上捕捉网、塑料瓶、放大镜等工具。
②戴上帽子,穿上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③不要伤害益虫。观察昆虫时不要大声说话,要轻轻地移动,以免吓跑了它们。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探秘昆虫!(探秘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