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7篇
教案的编写要求教师详细规划教学步骤,从而提高他们对教学过程的掌控力,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5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5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习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习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5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2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27-6=32-9=
35-20=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Ⅰ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Ⅱ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Ⅲ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学生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可采用小棒图帮助他们理解。
2、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为未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与一位数、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奠定基础。本课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对这类计算有过尝试,但对于算理的理解比较模糊。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借助学具,直观操作,建立对减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为学习下一课时退位减法最好准备。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一)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90-70= 80-40= 70+5=
34+4= 5+32=
4+( )=66 60+( )=68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
(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 提出问题
1.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一(1)图书馆开馆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呈现)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
(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下多少本动漫书?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把问题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5-2= 35-20
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减一位数,第二题是减两位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三)猜测结果,引发探究
学生互相说说算式结果。
教师追问:同学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
(四)借助学具,直观感悟
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助计算。
预设的方法有:
1.直接数数方法:35-2往前数2个,就是33;35-20是10个10个地数,往前数2个10就是25、15。
2.小棒操作,直观呈现过程。
3.计数器拨数,位值思想渗透。
(五)回顾交流 理解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过程,在算式中体现过程和方法,数形结合,由抽象向具象过渡。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要束缚学生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选择性进行操作,自主探索性学习,通过学生汇报不同方法,进行互相学习,交流,相互补充,既尊重学生个性的展示,有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则利用课件将直观地操作图口算过程对应起来,多途径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对比感知,明确算理
(一) 简化思维突出重点(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
先让学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课件把摆小棒和计数器拨数的过程动态演示,根据学具操作过程,课件出示算式计算过程。再次让学生感悟算理。
(二)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1.比较“35-2”和“35-20”计算有什么不同?
2.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回忆操作和计算过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操作过程中的捆数(几个十)、根数(几个一)及十位和个位的计算顺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区别,同时内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加、减。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再结合学具,课件辅助,回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过程。再将两个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区分,在对比中感知算法和对算理的明确认识。】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来试试。(分组拨数计算)
78-5= 65-4=
78-50= 65-40=
要求:分为男生、女生两组,都先拨出“78”,男生组计算“78-5=”;女生组计算“78-50=”。汇报结果,比较两组分别是在什么数位上拨去珠子,再次明确算法。
(二)选苹果。(改错题)
出示苹果算式,判断各题计算是否正确。
同学们交流汇报,分析错因。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课件出示)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算法。
(二)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的“解决问题”。
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师:从中任选2个数创造一个算式。根据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可能会有:
56+30= 56—30= 30+3=
56+3= 56-3= 30-3=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口算。
最后一题是退位减法,为下节课学习做孕伏。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设计,既让学生在计算过程逐渐熟练算法,明晰算理。又关注全体参与度,整体反馈,汇报结果。并把学生自评和互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相互交流,创造算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算法,又为下节课学习退位减法做孕伏。】
六、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5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4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教师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
①在解决问题中进行估算。教师在引入主题,展会讨论,巩固练习等五一节上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如收集矿泉水瓶,乘火车和乘飞机,购物,看书等。以生活化的情境为载体,以估算为内容,把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和估算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在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②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如在估算“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时,学生就想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估算,懂得运用估算。
③发展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流利的数学表达能促进更广阔的数学思考。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估算过程。学生在表达中加深了对估算过程的印象,对估算理解也更准确。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③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第98、100页采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矿泉水瓶能再利用吗?矿泉水瓶是塑料做成的,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一班一个月来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电脑展示例题5;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①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量吗?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教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b.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了几个矿泉水瓶?
c.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
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a.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么列式?
板书:192+219=
师:不计算,估一估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作出预测和解释。
5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第33页。
教学目标:
1.本教学设计主要使学生通过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组交流,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和复习,现在一段时间,把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
学们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
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
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课堂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
5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既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回顾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学生汇报其它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因为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因为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
(3)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如果有学生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提出疑惑,同时,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单的延伸】
5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通过梳理知识点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