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新读后感7篇
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后能够更好地提炼出书中的精华和要点,读后感中的情感表达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以下是加分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最新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2024最新读后感篇1
我读到了一本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书——《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主要讲了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想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儿,可孤儿院却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爱幻想的小女孩儿安妮,还不停的惹麻烦、犯错误。
她幻想自己穿着公主裙,幻想湖水会唱歌,幻想森林里有魔鬼。他还还和好朋友戴安娜发生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有趣故事。最终,在大家的关爱中,安妮渐渐长大,变成了一个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好女孩儿。
你是否在安妮对美的幻想、她的爱美之心中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呢。是呀,每个人小时候那个不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满脑子幻想的?这种快乐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和憧憬,也是多么的遥远,多么的令人叹而观止。是呀,长大了,有多少人能像安妮一样那么快乐、那么坚强、那么纯真善良?这些纯真和快乐,无疑都被太多太多的事情掩盖。想起这个,我不由得想了想,比起小时候,我的欢乐减少了多少,对别人的关爱又减少了多少?
多想和小时候一样,有的去玩就发出发自肺腑的快乐喊叫,而不是要保持风度紧抿双唇淡淡淡一笑;多想和小时候一样,有什么愤怒、有什么想说的,都真真实实的说出来,而不是藏在心里。
这时,我才猛然领悟。安妮的快乐、对美的美好憧憬,正是我们所缺失、所应该珍惜的。快乐多好,关爱多好,只要生活中多点快乐、多点爱,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欢乐。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点发自内心的欢乐,多一些真诚善良的帮助,多一些对别人的关爱、多一些从心底发出的坚强!
读了《绿山墙的安妮》一书,我收获颇多。而安妮的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更使人掩卷沉思。
2024最新读后感篇2
午后,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夏天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炉炙烤着大地,又闷又热,不把我们烤熟誓不罢休似的。
突然,天空暗了下来,变得阴沉沉的,一下子如同进入黑夜。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也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大灯。这六月的天真如川剧变脸似的,说变就变。
不一会儿,一道利剑似的闪电划破天空。“轰隆隆”,雷公公随即打破夏日的宁静,紧接着敲起了鼓,那声音如山崩地裂,震耳欲聋。顷刻间,猛烈的大雨,给大家一个措手不及,“哗啦啦,哗啦啦”铺天盖地的向大地冲来。霎时间,滚烫的地表上便冉冉升起一阵水蒸气,笼罩着整个城市,宛如仙境。
雨越下越大,伴随着电闪雷鸣,珠子般的雨滴纷纷砸下。路边瞬间积起了水潭,被太阳晒蔫了的花草树木们可欢了。瞧,小草们一边洗着凉水澡,一边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渴了许久的花儿们昂着头,舒展身子,开怀畅饮着甘甜的雨汁;路旁的大树挺直了腰杆,抖落一身灰尘,接受大雨免费的擦澡服务。“吼吼”风也来凑热闹了,我们可不怕,天然的空调,吹得人透心凉。
雷雨就是雷雨,就是那么任性。一会儿工夫就跑得无影无踪。随着风停,雨也停了,太阳公公重新露出灿烂的笑脸,天空被大雨这么卖力地一擦,顿时清亮了许多。不一会儿,一座彩虹桥出现在天空中。好一个清新靓丽的世界!
2024最新读后感篇3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希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
2024最新读后感篇4
鲁迅先生的文笔一向是很犀利的,像一支支锋锐的标枪,总能准确无误的刺入当时昏庸无能的执政者的咽喉。狗·猫·鼠正是这样一篇文章。
文中对“狗”的描述不多,暗讽了目光短浅又自以为是的人,却用了大幅笔墨描述了猫和鼠。猫性情残忍,喜欢捉弄折磨弱者,虽与狮虎同类,却又带着让人恶心的媚态,猫自己要是身材再高大些,还不知道会怎样的狂妄。这种隐喻的手法暗讽当时反动文人的丑恶嘴脸,入木三分。鲁迅先生仇猫的理由最初很简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缘故”。真正让他恨起这些猫,是因为他最爱的隐鼠被猫吃掉了。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对鼠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特别是用“老鼠数铜钱”来描述老鼠遇到敌人的绝望和惊恐,体现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过人的洞察能力。那些跳梁的大老鼠显然是让人厌恶的,它们有损无益,只会破坏和偷窃,而猫呢,虽是饲养着的,却吃饭不管事,而且大多声张虚势,本事不足。隐鼠倒是个有趣无害的蝎西,它弱小可爱,喜欢“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却“慰情聊胜无”,给鲁迅带来了有关“墨猴”的遐想与快乐。尽管作者后来知道了隐鼠并不是被猫给吃了,但他还是讨厌猫。与其说鲁迅先生讨厌猫,不如说是借“猫”来表达他对反动文人和政客残忍无耻的行径的痛恨与鄙视!
鲁迅先生一身正气,但他所处的年代黑暗、腐朽、不平等,他用笔作为标枪,用力投中一切黑暗腐朽、麻木不仁的现实。狗·猫·鼠这篇文章生动有趣,却饱含深意,足以让当年所谓的“狗、猫、鼠”们无地自容!
2024最新读后感篇5
今天我翻开了杂志《读者》,看到引人注目的大标题——人靠什么活着,便把文章读完。看完文章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鞋匠和他太太收养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本是天使,他从近年发生的三件事中,知道了上帝所问的问题的答案,明白上帝已经宽恕他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分。文章最后说道:“谁生活在爱中,谁的生活里就有上帝,谁心中就有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其实人靠什么活着?人就靠“爱”活着。没有了爱,人们就会感到孤独,久而久之,便会在孤独中逝世。爱像一片宽阔的湖泊,拯救生命干枯的沙丘;爱像一汪清澈的泉水,滋润遭遇不幸的心灵;爱像一个甜蜜的微笑,鼓励陷入困境的人们……
其实人世间的爱很多,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为了拯救有生命危险的叔叔,拿着一美元去买“上帝”。他的这种行为感动了一个老头子。老头子卖给了他“上帝”。其实这个老头子是一个富翁,于是他请来专业医生治疗小男孩的叔叔,使他叔叔康复了。
是小男孩对他叔叔的爱,感动了一位富有的老头子,才让他叔叔康复。爱可以让死神望而却步,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可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曾听过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世界能变得如此生动、美丽、精彩,是因为爱,因为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是象征幸福的花朵,因为爱无处不在。也因为文中鞋匠及他太太对孩子的爱,令他们家逐渐富裕,也令本是天使的小孩得到了上帝的宽恕。
无论你身处何地,你都不要感到悲观,因为爱无处不在。你要永远记住,人靠“爱”活着。
2024最新读后感篇6
最近,我和父母一起读了一篇文章,读完之后,让我们有很多感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无穷乐趣。这篇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养花》。
文章主要讲了作者老舍十分喜欢花,也爱养花,把养花当做了自己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还从养花中切身的体会到了乐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和父母交流了自己的感受,我明白了不劳动就什么都完成不了,没有事情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作者养花也是如此,在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时就必须马上把花搬进院子内。不然”不劳动就连棵花也养不活。“这确实是真理啊,不仅仅是在养花这方面,学习也是这样。学习是靠积累的,不努力,不劳动知识从何而来?如果只靠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不积累课外知识,即使上课老师讲了再多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努力思考,就算是在简单的题也是不会做。记得我有一次就是这样,上课不认真听,也不动脑筋思考,以为那节课学的内容很简单,谁知放学回到家后写作业,连最基本的题目都做不出来,所以我明白了没有不努力就可以做成的事,相反只要通过辛勤的劳动,也没有能难倒我们的事,就如老舍在课文中写的他们一家人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让花能十里飘香,还换来了人们的连连赞赏。
老舍先生还告诉了我们生活的乐趣—养花,也是一种良药,有益身心还胜于吃药呢,说明有时候一些生活的习趣,能让人身心愉悦,是一种治病的良药。还有在生活实践中,也能获得知识与道理,作者在养花中就明白了:有的花喜干就不能多浇水,有的喜阴,就不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这些就是养花的乐趣与一些小常识啊。
读了《养花》之后,我明白了个深刻的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即使是再怎么简单的事,也会是失败的。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成功就将会在眼前。
2024最新读后感篇7
夕拾旧忆换刚毅,朝花渐落铸民魂。鲁迅,这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名字,他倾其一生,将自己一生的心血贡献给了中国未来的光辉。他的文章中虽不乏优美而又繁杂的词藻,但言语间却能感觉到一种岁月的深沉与尖锐,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刚毅的,仿佛哪个为华夏而生的战士口中反抗旧社会的言辞依旧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脑海中回荡。
鲁迅从孩童到战士,也曾迷茫过,也曾对着旧社会愚昧的人心而叹息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绍兴到南京,从中国到日本,鲁迅的人生观也在不断变化着。百草园中,他仍是与他人无异的那个孩子。即使是百草园赤练蛇的传言,三味书屋中寿镜吾的严厉,也束缚不了孩童的天性,他的童年是没有拘束的童年,爱玩的天性也让他感知了世界。《二十四孝图》给予他一颗批判性的心,无常赠与了他一颗向上的心。在父亲病故之时,流言布满绍兴之时,他毅然选择了去离开绍兴。他童年的一幕幕都已见证了他的蜕变。
鲁迅的文章,孩童时仅仅是觉得颇为晦涩,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悟得理之时,却已然趟过了岁月。
近年来,各个阶段的教材之中,鲁迅一篇篇文章已消失在了岁月里。初中时期的课文中也仅有一篇《少年闰土》。鲁迅一生的文章近乎都用于批判黑暗,但它其中的深意仍是存在的。缺少了反对黑暗的一种勇气与精神,是不可行的。鲁迅的文章要究其深意,也得因于《朝花夕拾》中他积累的阅历。从周树人到鲁迅,这也是学生究其九年也并不能看透的。他拿起的,是无数阅历凝成的,开辟光明的笔。童年的朝花渐渐落,才累成了今日的民族魂。唯有少年青年时期的亲眼见到的愚昧与黑暗,才会去如此追求光明。每当远行时路经绍兴,望着窗外,心中总存着敬畏:此地养育了一位用笔战斗的英雄。
反对与支持,对于这位在百草园玩耍的孩童,在日本与南京发奋的青年,在《朝花夕拾》中不断蜕变的一位战士而言,仅是岁月中荡漾而起的涟漪。鲁迅仍是鲁迅,岁月仅留下了他的箴言,恰如他自己:
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烛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