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读后感6篇

时间:2024-03-31 12:46:58 分类:工作报告

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经典语句或对话,增加文章的亮点和吸引力,有了一份读后感,我们可以探讨书中环境描写的意义和作用,深入思考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屈原离骚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屈原离骚读后感6篇

屈原离骚读后感篇1

品鲁迅之作,感慨万千;读冰心散文,细腻委婉;然而,屈原诗歌,给人留下的却是无限激情与对祖国的忠诚!

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民族节日,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

有人曾说过: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的确如此,第一眼见到《离骚》二字,就觉得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书籍。果然,大约一看后,无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过书来表达的情感。反复斟酌后才略知一二。

宁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句是我最难忘的一句。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在字里行间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力的热衷这情,我委屈着自己的心智,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认同把谴责和羞辱一起承担。

是啊,也许屈原那热血沸腾的心我们终生无法亲身体验,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说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却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遗辉。好一幅幽美恬静的水墨画卷,好一种看破世俗,红尘的浩荡之气,好一位用生命来铸成宏伟诗篇的屈原。

读好《离骚》,你会发现,自己整个心灵都受到了净化还有对情感的升华,没错,面对生活,人生的道路,我们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则,屈原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玿质其犹未兮一说,哪么我们又何尝不可有自己的看法与坚持!

读好《离骚》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却知道了为何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奇珍瑰宝——它是一部感动人们,激发人们,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作品。

屈原离骚读后感篇2

每一个时代,尤其是动乱或是官员昏庸腐败得一塌糊涂时,都会有人无力地呐喊。千回百转,或许,不仅仅是爱情的代名词,《离骚》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似乎见到了那个行者,被放逐后,久久不忍离去。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的他,此时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依旧不影响其对于美政理想的执著追求。此刻的他,尽管已然明白,所有的遭际,都是因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桀骜不群。即便了然于心,依旧深深眷念,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最无奈的自我慰藉。

心底被深深震颤了,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司马迁对他的注解,并进一步阐释,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而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当是对他最好的赞美。

在那样一个举世溷浊的年代,他,无疑是一个孤独的行者。一路受挫,让少年心事当拏云的他,胸中郁积着一股难以消解的怨愤。惟有文字,才能排解这份沉郁的执著。于是,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情况下,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这样一座高峰,始终有可望而不可即的胆怯。心向往之。

走进它,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记得那些时候,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无论站着,抑或躺着,脑海中出现的,尽是其中零碎的片段。很想完整地记诵,却常常难以拼凑。再次接近,增添了几分忧郁的喜悦。

不得不惊异于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香草美人,在他笔下,是那般灵动而富有生机。娓娓道来,花香四溢。

诗人苦苦追寻的,那般近,又那般远;那般真实,又那般飘渺。难以阻挡时间的.印痕,一开始,便道出了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的担忧。毕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于是,不得不担忧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像是要抓住时间的尾巴,一路追赶。及至于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旧四处奔走呼号。原本和谐的君臣关系,在小人的离间下,变得不堪一击。在所有的承诺都化为泡影的时候,依旧只是伤灵修之数化。

于是,开始种植各种花草。早上才刚刚采摘了去皮不死的木兰花,傍晚时分,又去拔取了一大束经冬不衰的宿盲草。这不,亲手种植的满园的兰草、揭车等,消除了一切的污秽。诗人正满怀期待地希望能够枝繁叶茂。

这是一个混沌的世界,众人都在纷纷攘攘地争名夺利,惟有他,在老冉冉其将至的时候,害怕修名之不立。于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依旧挣扎,早就有了愿依彭咸之遗则的打算。所以,才会那么坦然地呼唤,在不可能得到回音的时代,在到处充斥着巧言令色的时代,除了发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呼喊外,他还能做什么呢?可是,依旧不甘心,尽管数次地安慰自己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还依旧坚持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毕竟,付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想想,还是算了吧。既然没有志同道合之士,既然自己是如此地被排挤,或许是自己真的走错路了。赶紧调转车头,在自己还没有走远的时候。想想,回去穿上荷叶制作的衣裳,戴上高高的帽子,没有人理解又何妨呢,我的内心,是喜好芳香的。倘若真能这样,也就罢了。然而,即便如此,还是会遭人白眼。众女可能会嫉妒你的美貌超群。

诗人的姐姐站出来了,苦口婆心地劝诫其混入人群中,不要孤芳自赏了。在世并举而好朋的时代,孤掌难鸣。

诗人又一次惶惑了。依据着圣哲的处世原则,却如此的不能为世所容。面对重华,进行了一番陈辞。在圣贤和先君的对比里,找到了举贤授能的依据,可是,这依然无法改变自己君主的昏庸。

选择远游,或许是最好的出路。从苍梧出发,傍晚时分到达悬圃。太阳下山了,有本事让她慢点下去。命令羲和弭节,因为诗人还想好好游玩一番。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诗人发出的强有力的呼喊。在咸池饮马,在扶桑总辔,折若木拂日,此刻的诗人是逍遥的。甚至,令凤鸟日夜飞腾。这时候,飘风率领着云霓来搅局了。而帝閽也不帮诗人开门。太阳将要下山了,于是,只得结幽兰而延伫。

早上渡过白水。想想,在这春宫游走了短短的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于是,转身,开始了下届三次求女的漫漫征程。无论是傲慢无礼的宓妃,还是有娀之佚女,抑或有虞之二姚,都与自己无缘。这个时候,又想到了自己不被理解,悲哀顿上心头。

找到灵氛进行占卜,实在是诗人的无奈之举。灵氛的口气很坚决,建议诗人远游。哪里没有芳草呢?留在这里,只是独添悲伤而已。每个人,对于草木的好坏都难以辨清,又哪能看出你的美好?

想要听从灵氛的吉占,但是,依旧眷恋着这片土地。于是,在旁晚等待着巫咸的降临。巫咸告诉诗人,暂时还是留在国内,要求同存异。并且要趁着年华尚未老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知己。

看看四周,依旧混浊不堪。大家都变了,演绎着的,是竞进贪婪的风气。在这样的环境下,又去哪里寻找知音呢?

于是,诗人决定听从灵氛的劝告,准备风风光光地远行了。从天津出发,旁晚将会到达西极。路过不周的时候,让西海成为此行的目的地。带着琼枝炼就的干粮,坐在瑶象编制的车上。尽管路途充满艰辛,有凤凰作伴,到达赤水时,可以让蛟龙为自己架桥,还可以命令西皇把自己渡到河对岸去。歌舞升平,一片欢乐。突然,看到了故乡,仆人和自己心爱的马儿都悲哀不已。心底的琴弦,被拨动了。其实,无论到哪里,诗人都无法走远,因为楚国一直在他心中。

最终选择留下来的诗人,只能够从彭贤之所居。一波三折,依旧没能豁然地随波逐流。

这注定是一出悲剧,不管场面多么唯美。国家不幸,诗家幸,诗人留下了不可企及的高度,《离骚》成为千古绝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诗人长歌当哭,行吟成为惟一渲泄的方式。很久很久以后的今天,打开《离骚》,除了深沉的挣扎,还有花香四溢的芬芳。

它是难以企及的高峰,走进并理解它,并非易事。或许,惟有连带着挣扎,才能融入其中。

此刻,依旧似懂非懂。

屈原离骚读后感篇3

?离骚》是屈原的文化作品,长约2400字,这首具有浓浓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是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佳作。其所以用离骚为诗名,司马迁说,离骚即离忧。东汉大诗人王逸说,它含有离别忧愁的意思,因此后人常用骚赋代指屈原的作品。

?离骚》大约可分十二章,依次从追求家世、姓名由来,历数上古君主为政得失,申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斗争中遭受到的迫害,以及对社会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对幻想中美政理念的阐述等等。此文写于何时,司马迁用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八个字加以说明,即屈原放逐到江北时,他是在内心充满着爱国激情和忧国忧民情况下写成的。

从整个诗体上看,又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人对往事的回顾,主要述写了家世出身、政治抱负、忠而被疏后的痛苦和坚持理想的执着追求;第二部分,以女媭之劝和远行为契机,写下了自己先后经历过的重华之证,帝阍之拒,求女之败,描绘了个人一生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艰辛及理想破灭后的残酷现实;第三部分,抒写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没有放弃的精神,他曾问卜求巫,并听二者建议,决计远行时对故国乡土的强烈眷恋,不忍离开的矛盾心理,以对比或对物述说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政治改新的要求和追求美政的执着。通过哀君主之昏庸,怒党人之卑劣,而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坚持正义不与奸邪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和九死未诲的斗争精神,故后人评曰:可与日月争光也。

一首《离骚》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渗透力,读了此文,我深有感触的是:

一是它的浪漫主义的色彩。此诗把神话的传说、历史人物、自然现象揉合于一体,特别是那些诗人南访重华,饮马咸池,上叩帝阍,下求佚女,驰天空游仙境的描述,为读者勾勒出一部神秘、奇妙、狂放、孤愤的另一世界,使人读后意想深深,耳目一新。

二是诗中运用香草、美人的象征对比方法,表现了他异与浑浊世俗的高洁,以追求才貌兼备的女子,表达他对理想君主的渴望;以铲除恶草,表述对奸邪小人的痛恨,形成了独特的诗文创作新体,在古诗体列上独树一帜。

三是开拓了诗体的新体。屈原以前的旧体多整齐划一,四言五言一直沿续着。楚赋则不同,语句字数参差不一,自由多变,突破了传统模式,以六言为主,间以五六七八字不等,偶而也有三字,且句中句尾多用兮、之、乎等虚字,读之大有高上低下错落之美和一唱三叹的韵味。

四是抒情和叙事的结合,幻想与现实的交织。诗中还大量引用楚地方言,大有双章叠韵的特征,使作品带着楚国人气豪放、豪气和不拘礼法的楚风。

两千多年来中国诗词的不断变化,与屈原诗体与楚赋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后七言诗的发展与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继承屈原文化发展而成。

屈原不仅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他又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不仅为我国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新纪元,他又是楚辞的代表者,奠基人,受到了中外文化界的关注。1953年,屈原以诗人身份同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马蒂一道,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离骚读后感篇4

穿梭于时光中,隔着千年,触摸那绚烂而又冰冷的文字,一种苦涩蓦地涌上心头。是惋惜亦是悲痛?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因忠心耿耿而被奸诈小人诬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沉静,无奈,失望,落魄。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他尽情地书写着自己内心的抱负与惆怅,淋漓酣畅,一气呵成。于是,便有了震古烁今的名篇《离骚》。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宏图伟业的唐尧虞舜,遵循着时代的正道,一步步,稳稳地走着,用自己的耐心与辛酸的汗水铸成了永恒,斑驳成了历史的辉煌;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狂妄邪僻的夏桀殷纣,踉跄在狭隘的土路,一拐一拐,仓促地走着,用自己的莽撞与残忍交织成了邪恶,斑驳成难以抹去的伤痕。足音哒哒中,爱国的屈原愿楚国能像唐尧虞舜一样,一统天下,而将夏桀殷纣的失败作为明镜,不要再将历史的悲剧重演。语气中,隐约透露着一份淡淡的无奈。是对奸诈小人的不满,还是感叹自己无能为力于国家的命运?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拥有耀眼光环的玉佩五彩纷呈,夺人眼目。可是,雨飘中,为什么当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时,雨却无情地打湿它的翅膀,使它无力飞去?蝶,它是那样弱不禁风。在雨飘的摧残中,好似天仙般曼舞着美妙的身姿无奈地飘落而下。蝶殇翅,雪殇心。那玉佩,或许也会因为小人的糟蹋,而落下这样的结局吧。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拥有华丽外表的玉佩,好精彩,好绚丽!可是,蓝天下,为什么总有些许飞鸟落拓地翩跹过天空,故意揉碎了那透明的蓝?微风在寂寥地歌唱,将片片蓝吹成了记忆花瓣,碎碎地飘散。而那玉佩,或许也会因为小人的糟蹋,而落下这样的结局吧。屈原想想楚国的现状,摇摇头,苦笑。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太阳冉冉地升起,在空中凝成了明丽的色彩。清风徐徐地吹过,于是一阵阵的绚烂飘落,整个花园都像铺上了一床彩色的锡箔纸。花园里那些绽放的花朵,光彩夺目,显得那样妩媚娇丽,美丽非凡。不由的,他竟看得如痴如醉,恍若步入了一个仙境,整个人都融入一番纯净之中。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然而,毕竟那只是梦境,梦醒,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找不到能促膝谈心的知己,只有一片的虚伪与黑暗,心中不由得落满了琐屑的尘埃,阳光下只剩他略显单薄的身影。想与伤痛作一长盛大的告别,安慰自己,只要自己的心依旧向着楚国,就算周围再黑暗,自己再身心憔悴又怎样?无奈,身边没有流光溢彩的轮回,一阵阵地旋转过后,不羁地掩埋一段段尘世的欢乐。

薋菉箷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为什么悲伤一直存在?尘世的虚伪仿佛与他隔阂着,那周围氤氲着恶浊的世风,也只有他才拒绝,洁身自好。他太纯洁,太清高,终究,只有看不见的惆怅与孤独,与他如影相随;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都说当飞花殆尽时, 一切也将随风而逝。而这份愁,又怎能消逝?他不能对别人一一解释,也解释不了什么,只能独自一人细细地品尝这份苦恼。这时会有谁能读懂他对国家的真诚?那份清高所拥有的快乐蹲坐在墙的一角, 原来竟是那么的弱不禁风。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一生忙忙碌碌,却被外人评价是碌碌无为。一份伤感蓦地涌上心头。也罢,也罢,或许自己本就不应该在留这世上,它太黑暗。没有人理解我,我又何苦迷恋这故乡呢?他想到。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如若离别,则难舍难分。幻想着能超脱尘世,摆脱一切,但又舍不得离去。毕竟,自己的心还是萦系于楚国,再恨,再怨,就这样离去,也有些许的不舍。不能不离,又不能离,心里好矛盾。迷离中,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怀如火,攀升于空中,愈飞愈高,却越来越清晰。最终,屈原选择了无奈的离去,以死殉国,以死来明志。终究,他没有屈服于恶势力,没有同流合污。或许,他已经感到欣慰了吧。

千年的精华,很多内容已经无法恢复它的真正面貌,只能在想象中,猜测屈原的苦、解读他对国家的热爱、品尝他的那份无奈。

吾今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知道前面的路会很坎坷,但是,我会不遗余力地努力去探索,去发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好凄凉,好悲切。在不能自持中,其它情感会如夜空中那朵绽放的烟花,终究都会归于空无,但唯有屈原的那份爱国情怀将万古长存。

朦胧中,屈原那破碎的身影缓缓地飘零,散落了一地,却又凝聚成月色下的一道长长的伤痕。

屈原离骚读后感篇5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虽已读完了《离骚》,但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屈原对楚怀王的怨恨:“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在那个社会,准则可以随意歪曲,小人们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当作法度。但屈原说到:“宁溘然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说很容易,做到却很难,常人也许会放弃这个国家,也许会屈服于这个歪曲的社会,但他却“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愿”。这是怎样的高尚情操!

我怜屈原虽“修跨以羁羁,但朝谇而夕替”。我更敬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

屈原因自己从善爱美,小人投机追曲;“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为此态”,不愿同流合污,而遭受贬黜。这让我深深的憎恶楚怀王与众小人,我对屈原感到同情。

但是到后来,我发现了屈原并不需要同情。因为他写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所惩?”这让我明白屈原是一个强者,他可以让人民尊敬甚至是责骂,但他不需要同情。因为同情是人们对弱者的专属词,需要同情的是楚怀王与众小人,他们永远也解脱不了罪恶的枷锁。有人认为屈原是懦弱的,因为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但我永远尊敬他,他的正直、善良让我们感到羞愧。如果现在的大官们都有屈原那高尚的情操和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中国的政治思想、军事、经济等应该发展的更快更好吧。如果百姓们都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中国不会出现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

屈原虽然已死,但他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屈原离骚读后感篇6

有日神助“我”,风神帮“我”,雷神保护“我”,各方神圣都成了“我”的左右手,那么再加上“我”执着的追求,有什么理想不能实现?什么目标无法到达呢?

屈原,就是用这样幻想境界,表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他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然的钟情,对美人的思慕。都在诗歌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但却显得太过虚拟化,一切都不似是真的,完全的幻想世界。

这幻想,让我质疑。这位伟大诗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他那浪漫的笔触之下诠释的真的仅是他那浪漫情怀?

如果他真的是如此执着,如此坦荡,那为什么又有“投河自尽”的结束篇?他,绝望了吧——想必,除了在这虚拟的幻想世界中徜徉,沐浴在他自建的浪漫世界中自我陶醉,他再无地方释放他自己了。

可怜的`人儿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无人理解,无人分享自己对生活的希望,更是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就这样憋着了,沉默着。沉默是金?在屈原身上,我看到了否认,他呐喊过的,只是被压抑了;他呐喊过的,不过被淹没了!最终,他彷徨,他郁闷,就这样,他带着绝望离开人世。

可怜的人儿,我是多么的同情这位伟大的诗人。他诗中的“美人”,我读懂了,似乎就是那君主,那破灭了他的梦的伟大的君主!他多么想得到想要的,多么想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可一切的希望都破灭了。他在心中指责,指责君主的无

礼,指责他的庸碌。

可这些都有什么用呢?可怜的人儿最终选择了沉睡,与河共眠,在那静静思考的河中继续自己的梦境。

《屈原离骚读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