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5篇
我们大家应该写读后感来感受书中的情感和情绪,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情节和结局的感悟和思考,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篇1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中,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是很难更改的,或者说不能做出大的改变,如果更改可能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痛苦。
在《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中,作者博多舍费尔提到:根据你的目标来调整你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作者也给出了他自身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有时候一个人的价值观在不同情况下会自相矛盾:他一方面想变富,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工作过度而死。他一方面想获得福报,就会想贫穷是福;另一方面他又想变得富有,因为他憎恨贫穷,贫穷使人生活不幸。
这让我也想到了自身的一个例子:百天约读之前从不做课程,都是社群模式督促读书和打卡。我觉得应该做一个课程,让大家以课程为中心展开阅读,然而一直没有去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懒癌晚期的原因。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我跟博多舍费尔一样,价值观是冲突的。
因为我自己的成长模式是这样的: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搜罗资料,自己寻找答案,然后解决掉它。我认为这样的自由学习方式虽然刚开始慢一些,但一旦掌握了这个底层的规律,学习的乐趣、效率和质量都会上升一个台阶,让你站到不同的高度里去。我还认为阅读也好,学习也好,其过程中的迷茫、孤独和弯路是任何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不过时间长短不同而已。而唯有在经历这些时,不停探索、不停思考,才可以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有些答案别人是无法给你的,只有你自己通过不断地思考才能找到,书籍的阅读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
而一个课程,是把书中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加上自己的见解呈现到你面前的,这感觉就像别人把一个美味的馒头嚼碎了吐给你吃,想想就很恶心啊。一个课程因为经历过加工再呈现到你面前,它代替了你的思考,而夺去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也就夺去了他成长的可能性。
而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意识到,一个人的阅读体系和他的思考体系是分离的,或者说并不是完全融合的,是两个不一样的系统。
也就是说,阅读书籍只是一个思考的载体,一个工具。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却依然不知道如何思考,他可能只会复述作者的原话,遇到问题时依然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一个思想深邃者,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思索出来的答案不一定是通过阅读,他可能只是静静地去想。
那么同样的道理,写作也只是一个思考的载体,他并不会阻碍一个人的思考,相反,凝结着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团队思考的结晶,会更高效地传递给他人,让他们主动思考,引发更深入地思考。
经过这样的一番思绪整理之后,维基笔语正式列入了日程。
我想通过这样自身的一个例子,告诉大家或许我们都该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觉得该去做但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真的仅仅是因为懒惰或是拖延癌晚期吗?还是这个该做的事情和你内心真正的想法有冲突?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篇2
看完这本书,我坚定了近两年培养的新习惯,一是储蓄;二是理财。可惜本书励志有余,可供参考的实现方法不多。
刚工作那阵子,口袋里终于有钱了,在周围都是多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口号下,买买买都有一种为国消费的荣誉感。穷学生过来的人,大学时生活费只够吃饱穿暖,奢侈品是不存在的。等到有点积蓄和持续的现金流,就解禁似的购买那些漂亮的首饰和美丽的衣服。价值大几千的衣服穿在身上和几百块的淘宝货穿在身上,给人的心理感受确实不一样。
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以前关注的很多公众号大v也鼓励买买买。“女人现在不打扮自己,年老了打扮有什么用呢?”(现在看来,这句话是双重错误,一错在不分对象地鼓励消费,二错在不理解年龄大的女人也能打扮得很美)是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关注的人和领域大多是不一样的。
工作相对稳定,我身边的同事也很喜欢买买买。家里条件好的买衣服好几千块一件,条件稍差的也常常添置换季新衣,几百块一件也是要的。实际上,积少成多,不知不觉,一个月工资就花掉了,攒不下钱。同事小x就说,攒不了多少钱,即使攒一点也不够换房,不如买护肤品呢,还能保持年轻。我以前也这么想,这么做的。
转变是在2016年初买房的时候。
早在两年前看好的房子,由于是学区房,孩子还小,房价也没有变化,就不着急买。2016春节一过,该小区同户型房子涨了30万,等到成交的时候涨了50万。这两年我的工资涨了一百块不到,有一种被抢劫了50万的感觉。这50万,以当时的年收入7万计算,相当于6年白干了。这让我很受打击,如果保持现状,不采取措施,每隔几年我的财富就会被通货膨胀洗劫一次。在我重拾读书爱好,广泛阅读名人传记、理财书籍的这两年里,我领悟到,之前所过的所谓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并不适合我。我不想一直过这种每季度穿着新衣,画着精致妆容,事实上积蓄不多、想要住更大更好的房子却住不起的生活。
想要过上好生活就要先学会消费降级,就像书中所说的“绝对找不出不节俭的公司创始人”。想要过上真正内心认可的好的生活,我必须学会节俭储蓄。
我曾经以为的可以过上平稳光鲜的日子结束了,开始过一种勤俭自律的生活。我学习记账、投资基金和股票,去年的收益接近7%。即使在前阵子大盘跌到3000点,我还略有盈余。这只是理财的开始。我开始健身,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也为了有更好的精力工作。每天学习英文,才发现,我对英文的热爱重来没有改变。我适应了现在自律的生活。
我以前即使穿得很漂亮,就穿漂亮衣服的那一天高兴,晚上回到家心里还是会焦虑未来。我现在也买漂亮衣服,但是不再是我收入的20%,而是5%。而且,因为掌控了金钱,就有了掌控未来的感觉,焦虑不会那么严重。我认真防晒护肤,坚持自己做早餐。只是不会买很贵的护肤品。现在的护肤品还没到有效抗衰老的地步,部分产品可能有,但是绝不是我这个收入阶层的人能长期消费的。还不如现在多攒点钱,到那个时候科技更发达了,直接医美呢。
每个人都有梦想,随着学习认知的变化,梦想也有变化。其实我过得也不算失败,年少时想过的稳定生活现在基本实现了。现在的我有了更大的梦想,想要更自由,就是想不干什么的时候就不干。实现梦想的路上,我想不到比勤俭自律,储蓄理财更有效的途径了。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篇3
我内心一直都有一个小梦想:自己攒钱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虽然现在有房子住。
但是我还是很渴望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我自己设计自己安排装修,等我累了的时候可以安静地一个人呆着,光脚踩在地板上蹦蹦跳跳;乏了的时候可以自己窝在沙发上晒太阳;老了的时候在院子里养花弄草。
可能是我内心还是很缺乏安全感吧。但是现在大城市的房价都很高,买不起,而且老家县城的房子一套首付也得30万左右了。只能先默默攒着了。
现在有了娃,又多了一个想法:在娃26岁之前给他攒一笔资金。这个想法也是在目前学习理财过程中产生的,尤其是在开始了解定投指数基金后。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渴望实现梦想,看了2遍电子书做了笔记后又买了纸质书。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篇4
在看完书之前我以为这本书会讲一些晦涩难懂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看完后我清楚了,这些入门读物的作者并不是想教你具体如何管理资金和投资而是让你对你自己的人生更有前瞻性和目的性并交给你如何为之奋斗的方法,举例 :
问题 :我想要获得财富
具体化 :我想要七年内获得 50 万元来达到财务安全
计划化 :我要每年至少有七万元的储蓄或资产,为此我的收入和消费以及负债都将有明确的上下限制。
分解问题 : 我要自我学习和拓展来达到计划的收入(储蓄,事业,投资),我要做明确的流水和消费计划来控制支出,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减支出。我要找到好的老师和环境等等。
自我信仰的改变 : 如果计划光靠毅力推动的话,你就如同西西弗斯一样麻木的推着石头上山,毅力会一直消磨,压力也在积累,并在遇到一些陡破就急速倒退。你只有一开始就像西西弗斯最后那样,认识到是自己是在创造自己的命运,你就会变得比巨石还坚硬,感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为达成目标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鸡汤摘选 :
真正的人物不会把生活的机会滥用在道歉和寻找借口上。借口使我们贫穷。
你把责任给了谁,也就给了他权利。
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等同我们需要的东西。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篇5
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纠正读者的观点:正确认识金钱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喜欢钱、想要获得更多收入并不是一个不对的观点……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启示是对于自己的自信与责任的承担:把责任推给了别人,同时也会把权力给了别人。
如果我们总是说这不是我的责任,那么我们就会永远期待别人做改变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有责任,那么我们就会自己行动来实现目标。改变自己和改变别人,哪个比较容易呢?
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恐惧,踏出舒适圈,勇敢地去做尝试。应该追求卓越,不是追求完美。因为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不去做就会停滞不前;不要害怕犯错,在一次次的行动中追求卓越。
成功之终极秘密:刻不容缓地去做。
在储蓄上,作者提出了一个先储蓄后消费的观点:我们首先应该给自己发一份工资,至少拿出收入的10%储蓄,实际上我们的钱少了10%用起来可能完全感受不到差别。
如果我们加薪了,为了避免支出跟着水涨船高,可以将收入增加的部分拿出50%储蓄,这样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能稍稍提升,同时储蓄水平也增加了。
文章中对“投资”和“投机”两个概念作了区分:投资是投入之后马上会开始产生收益,而投机只有在卖出时才能获得收益。不过这不代表不能投机,只是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第二部介绍了与就业、工作有关的话题,尽量找到自己热爱且擅长的领域,如果没有办法实现,那么也要热爱工作,投入工作。最终的目标是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这样才能赚得更多,这个领域如果是我热爱的,那当然最好了。
在不久以前,我还是浑浑噩噩的,我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寄托,工作在我眼中就是一个赚钱的工具而已。可是当我开始决定运营这个公众号时,我发现我终于找到了我热爱的东西,我喜欢写作、喜欢看书,运营这个公众号是做我喜欢的事情。
当然我还是会去工作,在我没有能力靠我热爱的东西养活我之前,我依然会努力工作。但是不一样的是,我现在有了一片可以仰望的星空,未来可期。
第三部讲述了一些投资工具以及该如何分配自己的资金在这些上面。
作者鼓励读者购买基金分散风险,并且倡导一个长期投资的观念:长期来看经济是发展的,资产也会是升值的。很重要的一个提示是:千万不要碰自己不懂的东西。
在投资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工作,如果我们在食品公司工作,那么自然会对自己的公司、对这个行业有一些见解,那么就可以选择这些我们了解的行业来进行投资。
在进行高风险投资时,可以通过观察历史走势,在低价时买入,制定一个收益率目标(50%或者更多),目标达到时,可以至少把本金收回,至于到了什么时候要收回全部资金我并没有看懂,以及如何做到靠收益生活的同时使资产继续增值我也没有看懂(恐怕我有生之年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书还需要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