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案最新6篇
一篇实用的教案是会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的,一份实用的教案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能力的,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下册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 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问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2
一、课前谈话
猜谜语
小朋友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牵牛花)
胖娃娃,滑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齐天大圣最爱它。(桃子)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
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儿像太阳,籽儿香又香。(向日葵)
你坐得最认真,这个谜语奖给你答。你的小手举得最直,请你答。
恭喜你,你答对了,201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真不愧是猜谜大王。
二、导入课题
(过渡)刚才大家猜谜语功夫很高,那就再奖一个谜语给大家,嘘!听好了,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蒲公英)
1.介绍蒲公英
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蒲公英)是的,小朋友,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来说一说?
瞧,这就是蒲公英,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出示词卡片,读),这个绒字可不简单,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请小朋友们拿起笔,在生字本中写一个。(写的时候要提醒,你的写字姿势最棒!)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放下笔。让我们再和它打声招呼——读绒毛。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绒毛里带着的白白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花瓣(读词语)!
花开过后,蒲公英才结出一个个毛茸茸的绒球。
2.质疑解疑
a.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b.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
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
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回答问题,要求说完整。
金色的草地在我们乡下的窗前。
请你用因为,所以这片草地是金色的。
(你引用了这段话中的一句话,这方法挺不错。你把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说得更清楚了。)
三、初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捧起课文纸,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号。
1.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词语宝宝在招呼我们了——
钓(diao)鱼使劲合拢(long)
观察有趣手掌玩耍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a.请学生个别读。合拢,我们来做个动作,还可以把什么东西合拢呢?——书可以合拢、眼睛可以合拢(闭上的意思)点到即可。
b.第二行,谁来?你的小手最直,请你。
这个耍是我们本课的生字,你能帮助大家来记记这个字吗?(而+女)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要的上面部分换成而),你用了换一换的方法。小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区分这个要和耍字。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3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同学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战略和方法。
3.
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考虑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同学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同学可以自身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同学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同学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协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同学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做一做1、2
三、小结
同学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同学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同学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1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5
一、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到数学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发展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猜一猜是在学生了解事件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知道事件发生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体会可能性结果是有大小的。教材中提供了转转盘、抛纸杯和摸球3个实验活动,其中猜测转转盘的结果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抛纸杯实验进一步研究简单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实验是由摸出一个球来罗列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进一步探讨复杂的、摸出2个球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及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猜测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体验随机事件中所蕴涵的规律,突出实验在研究随机现象中的作用。
三、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不好?
(依次出示教材中提供的转盘图片。)
1?猜一猜:如果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
2?说一说:猜测的理由是什么?
(利用猜一猜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挖掘已有的可能性的知识储备的条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问题。
(二)新课
1活动一:抛纸杯。
(1)猜一猜。
师:1个纸杯扔到空中,落地后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
(杯口着地、杯底着地、杯身着地。)
师:哪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呢?
(随意猜测。)
(2)试一试。
每人抛10次,把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杯口着地杯底着地杯身着地
(小组4人把抛的结果统计在一起,算一算每一种结果分别是多少次,全班汇报每个小组的试验结果,并说一说根据试验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1个杯子抛到空中落地后有3种可能,杯身着地的可能性大。)
2活动二:摸球。
(1)猜一猜。
2个白球和1个黄球,任意摸一个球,有几种结果?(2种:白、黄)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理由是什么?
2个白球1个黄球3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有几种结果?(3种:白、黄、红)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理由呢?
2个白球2个黄球,任意摸2个球,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3种:黄黄、白白、黄白)摸到哪一种结果的可能性大?
(学生随意猜测,意见不统一,发生分歧。)
师:我们一起来实际摸一摸,看看谁猜得对。
(2)试一试。
4人一组进行摸球试验,每人摸5次,每次摸2个,把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黄黄白白黄白
全班汇报,把所有数据加在一起,看一看哪种结果出现的次数多。
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摸到黄白的可能性大。)
(三)作业
猜测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的结果,在家长监督下试验。
四、教学反思
学生在研究可能性的问题时,对猜测与试验十分感兴趣。教学时,充分抓住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一些事件发生的结果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进行猜测,在试验中进行体验与判断。在对抛纸杯试验的结果进行记录与统计时,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怎样记录使每次试验的结果更清晰明了?怎样统计全班数据更简单迅速?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最后达成共识的是小组汇总、大组汇总、全班汇总的办法,试验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这样学生共同参与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丰富试验的活动经验。
比较复杂的摸球试验--从装有2个白球和2个黄球的盒子里,摸出2个球。学生对试验结果的罗列比较轻松,但对于哪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无法根据已有经验来判断,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判断,突出试验对于研究可能性问题的必要性。而每小组一套试验工具,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合作,合作过程中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为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保证。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6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难点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借助教材创设的平均分桃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每只猴子一个桃子都分不到,即0÷3=0。然后进一步举例,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的安排生动自然,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
2.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将学生的操作贯穿在笔算学习的过程中,将每一步操作与竖式计算过程对应起来,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透彻而又轻松地理解了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印有桃子图案的卡片(两种:一种是每张有100个桃子的卡片,一种是每张有1个桃子的.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8页情境图。
师:3只猴子来到桃树下,准备美美地吃上一顿,但是它们却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它们解决吧。
⊙探究新知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1)观察情境图,提出并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①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
②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
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可以很快地列出算式并写出答案:6÷3=2,3÷3=1。
(2)观察第三幅情境图,解决问题。
师: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这时3只猴子能分到桃子吗?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桃子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把0平均分成三份,每份都是0,用算式表示为0÷3=0。
(3)问题拓展。
师: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只猴子来分,结果怎样?用算式怎样表示?50只、100只呢?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2.探究被除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8页第二个例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师:这3只猴子找到了多少个桃子?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看图完整地叙述问题,然后列出算式:306÷3。
(2)估一估,分一分。
①请学生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原因。
②请学生用手里的学具卡片分一分,并用简单的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独立计算。
(4)集体交流。
①小组交流,每组推荐几种不同的算法写到黑板上,准备全班交流。
②全班交流。
师: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口述,教师利用课件配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先分“百”,再分“十”,最后分“个”。
师: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后总结如下:
方法一 口算。
300÷3=100,0÷3=0,6÷3=2,100+0+2=102。
方法二 用竖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