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8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案应当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究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p26页例题及“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 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 24×12 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9-70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并能运用已学统计知识和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读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
师:三(1)班同学分成四小组举行两场投篮比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师:第一场比赛,准备,开始!同学们把比赛结果制成了统计图,请看!通过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示第二场比赛结果的统计表。师:这是第二场比赛的情况,谁能根据统计表帮老师把这场比赛的统计图完成呢?
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二)活动二:奖牌给哪组
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这两块奖牌分别该给哪个组?(师出示奖牌,同时展示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一场来评,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要给优秀裁判组发奖牌,各小组加油哟!(同时出示小奖牌)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适时发优秀裁判奖牌。
师小结:第一场比赛两组人数相同,第一组总数20个,第二组总数19个,所以奖牌应给第一组。
问:第二场比赛中,第三组总数25个,第四组总数24个,但人数不相同,奖牌应给哪组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
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
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 (5+8+4+2+6)5=5(个)
(板书) 第四组 (6+5+6+7)4=6(个)
师生小结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第四组。
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考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哪组,最后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像第一场比赛人数相等,我们可以求总数,也可以求平均数;但第二场比赛人数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我代表三(1)班同学感谢大家!
(三)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反馈意见,师生共同评价,意见合理都要给与鼓励。
(四)活动四: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部分学生汇报身高,师适时强调同学们要加强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到过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说说看。
指名汇报,师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平时要积极思考,善于积累数学知识。
(五)实践活动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来判断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板演竖式计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商是几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主题图,并提出问题: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
师引导思考:求“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同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88÷6=□。
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估算:因为600÷6=100,所以888÷6的商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个三位数;或者先假设商是三位数,那么最小的三位数是100,100×6=600,而888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或者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师质疑并引导:到底我们估计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书写过程,师最后课件出示完整过程:
888÷6=148(千米)
2.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图片,让学生结合方格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先指名学生看图说一说,再根据学生汇报加以说明: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结果是100+40+8=148,所以888÷6=148。
3.估一估商的位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估一估练习题。让学生按照上面学习的方法来估一估下面三个除法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并在小组内交流估计的方法,再算一算验证一下。
4.小结:当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是三位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
(1)画一画,分一分,然后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在小组内交流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思,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估一估每个算式的商是几位数。
(2)学生计算各题的'商,并对照估计的商,初步判断结果的正确性。
(3)交流对照计算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3、4题。
第3题,第(1)小题是求把685本平均分成5份,求一份是多少,列式:685÷5=137(本);第(2)小题是看584厘米里有几个4厘米,列式:584÷4=146。
第4题,先求一共有多少颗幸运星,用375+309=684(颗),再把这684颗幸运星平均分成6份,装在这6个盒子里,列式:684÷6=114(颗),即为每个盒子装的颗数。这里要注意的是,“送给幼儿园的6个班”这个条件是多余条件,在这里与所解答的问题无关。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还学习了判断商的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三位数,商也是三位数。
【教后思考】
在求商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让学生在除的过程中理解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百位上,然后尝试列竖式进行笔算,并引导学生将前面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上来,优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篇6
一 元、角、分与小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贵。。。。。。。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以及学习了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时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货比三家”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
3、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务必要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为学生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整个单元的教学要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买书”一课,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后,应该把小数减法的问题交给学生独立去解决。
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判断、举例等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并会直观地区分这两种现象。
2.通过观察推断、操作验证等,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及动手实践、发挥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纸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运动画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不过呀,在没有看画面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认真观察的同时要开动你聪明的脑筋思考: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一样吗?同学们还可以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运动时的'样子。好,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火车,电梯,缆车,轮船,风扇,钟摆)
(学生认真观察)
师:那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分分类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的;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的,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轮船,风扇,钟的指针的转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
(板书:平移、旋转)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平移和旋转”。(把课题补充完整)
游戏:
?二』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你能正确判断出下面的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出示课件:判断平移和旋转)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呢?(指名举例)。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动作把平移和旋转做出来吗?
师: 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它的,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楼在现实中会平移,旋转吗?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会,有的说不会;下面老师就领着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工程师们是如何让整栋大楼平移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上海音乐厅,始建于1930年,是当时上海的一流电影院,1959年改成音乐厅。为了更好的保护它,上海市政府决定对它整体平移,20xx年从原址向东南整体平移了约66米,使得上海音乐厅终于重放光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的过程。
师:同学们,听了这件事,你们说神奇不?
师:是啊,真是太神奇了!这体现了人类的智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只要我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下面让我们也来研究研究平移吧!
?三』: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要给图中的这座房子搬家,请同学仔细的观察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你们能判断一下这小房子到底是平移了几格吗?
师: 好的,同学们,先别说出答案,请你拿出你们手中的这两张卡片,自己动手移一移,移动一格,数一格,然后说出这个房子是向右平移了几个格呢?也可以两个人商量商量看,好,现在开始。
师:同学们小房子向右移动了几个格子。(6个)
师:同学们,其实要看一个房子平移了几格,你看的这个点不能变,你不能说一会看这个点,一会看那个点。
师:同学们看老师来演,我们先在原来小房子上找到一个定点,然后在移动后的小房子上找到这个点,这个点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师:好的同学们,这个问题咱们搞明白了,如果给你一幅图让你来判断它们分别向哪平移几格,你能准确的作出判断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移一移,数一数。
?四】.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师:刚才孩子们又能移,又会数,如果请你们在纸上把平移后的图形画出来你们会吗?
师:比如说我想请你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之后的图形画出来,你们能吗?
生:能
师:别急着动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来演示。
师:先找到图形中的一个点把它平移,再找到其余各个点,把它们平移到相应的格子,然后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师:请大家把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画出来,自己用刚才的方法画画看
(学生动手画图)
?五』总结
师:随着钟表指针的旋转,这节课也即将结束,孩子们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的是(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像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平移,像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呢?
(学生自己总结,老师补充)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身边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好吗?课堂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一下有平移和旋转得到的美丽的图案,去感受一下平移和旋转带来的艺术之美吧!
北师大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导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列竖式计算
386+241= 684-189= 48.2+10.4= 19.8-16.2=
二、 自主学习新知
1. 妈妈想买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要花多少钱?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境图的条件提出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课本p8的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
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先要把( )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 )。
三、 自我检测
1.基础达标
直接写得数
2.4+1.7= 3.8+2.9= 5.6-4.2=
11.6+5.5= 9-5.1= 10.9-8.2=
7.7+3.4= 7.4+1.6= 7.4-2.1=
2.巩固提高题
数学门诊
7.8 14.5
+5.4 - 1.3
________ ________
12.2 1.5
一副乒乓球拍25.5元,一个羽毛球拍18.4元,一个篮球62.3元,一个排球54.6元。
a) 李老师想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要用多少元?
b) 李老师用10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钱够吗?
三、 拓展训练
作文书: 12.5元 计算机: 24.3元 台灯: 43.7元
王叔叔想买其中的任意两种物品,他至少要带多少元?台灯比计算机贵多少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