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小伙伴们肯定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想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提高自身的教学实力,就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篇1
本篇文章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叙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告诉学生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学会审题,比如课题《第一朵杏花》,要求学生将“第一朵杏花”与“一朵杏花”作比较,思考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反复思考,惟有思考才能作出以下判断:“一朵杏花”显系泛指,只要是杏花,任意挑出其中一朵来,都可以讲是“一朵杏花”,谁也否认。然而,“第一朵杏花”就不同了,不是随意挑出一朵杏花,便可以指称的,关键在于“第一朵”,它有特定的含意,故事也正是围绕“第一朵”展开的,人物、事件都紧紧关联着“第一朵”。我以为学好课文,审题是关键,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不仅对学好课文铺路造桥,而且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审题基础。
其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的语段也很重要。比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一句子要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阳光明媚,红杏出墙,酿就了一派烂漫春色,作为老年人看了之后,一般会驻足欣赏,沉浸在美好的春光里。可是这一句写竺可桢爷爷却迥然有异于普通老年人,他不是简单地流连光景,而是“走近”,继而点算“数了数”,四朵杏花已经绽开,数字精确,并且发现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绽开,亦即 有的盛开,有的刚开,这是什么原因?关键在于竺可桢爷爷是从事物候研究的,从下文可知,他关心的是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错过了时机,只好询问孩子了。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在于对课文的更深入理解,也在于表现竺可桢爷爷对周围植物变化多么留意,观察多么细致,对错过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又不无遗憾。
本课教学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掌握如何理解句意的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也体现得较充分,尤其是短句的比较法“第一朵杏花”与“一朵杏花”相比较,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碰撞中激发了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也使“第一朵杏花”与“一朵杏花”的讲座更趋于清晰,教者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比较方法,有利于学生将来更频繁地使用比较法。
但教者也发现教学教程中的不足之处:文中出现了几组一问一答对话,虽然课文也读了,但对话部分朗读不够突出,教者并没有重点引领学生通过对话朗读去体会和感悟课文内容和作者对话部分的描写手法。教者认为:语文教学中,不仅注意到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其实,课文朗读也要注意到重难点,比如:美文诵读应教会学生抒情的语气朗读;诗歌诵读应教会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感;对话朗读更应该教会学生读出不同身份、不同语气的那种感觉。学生只是为了读课文而读课文,这好比戏剧中跑龙套、走过场一样,印象不深,浅读辄止,而应该有的放矢,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要求,训练学生朗读水平。否则,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很难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也如我们陈校所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样的水……”
是的,语文教学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而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水平也是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
尽管课文不同,课型不一样,但伴随每天课文的朗读重点训练,必然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呈阶升梯进之势
语文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篇2
根据略读教学的目标,对《母鸡》这一课,我紧抓情感变化这条主线,找出关键的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提出问题,经过归纳总结成两大问题:1、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呢?2、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呢?根据问题,找读相关语句,简单地品读,而不是逐字逐词进行追问研读讲解。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老舍对母鸡的感情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第一课时)2、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文实践。(第二课时)
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是自己因为觉得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丢掉一些,反而使课堂容量过大,课最后来不及上。还有自己上课节奏比较慢,学生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要善于发表不同意见,相同意见就不必多讲了。
语文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篇3
本课我要反思的内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原本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想通过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想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想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但由于自己课堂出现错误,心里自信不够,压力不由而生,导致课堂没能按预定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是设计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设计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可惜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原来预定的内容都不能完成,是有生以来上得最失败的一堂课。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的太繁琐,甚至是很罗嗦自己却全然不觉,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没能把握住教学内容。
3、对自己教案不够熟,对文本也没揣摩透,今后一定努力改正。
语文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篇4
?一面五星红旗》写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旅游遇到危险时,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肯用国旗换面包,最后晕倒在地,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爱国情感这一主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之情,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这节课上,我运用我校开展的形象先行阅读法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深切体会,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
(一)创设情境,铺垫爱国情
五星红旗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真正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来理解这个问题,对孩子们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课前一开始,我以一首《红旗飘飘》来引入课文,此段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的,它能使人迅速达到预设的情景,这首歌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他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是一致的。学生有了状态再来学习,那必定会事半功倍。导入课题后,再让学生两读课题:大声读、深情读,使学生的感情迅速升温,为学习课文打下了铺垫。
(二)自主读文,感知爱国情
语文课堂教学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要关注这一学生学习行为,在初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给孩子们创造了独立阅读的学习空间,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读出文中的爱国情来。然后学生自主独立读课文,再充分地交流理解。此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便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的事让你最感动?让学生真切地从旅居海外留学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语文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篇5
童话故事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学起来也最容易,只要把故事读透,故事内容便都能明确!只要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点播引导,学生们基本能明白其中的小哲理,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想想、说说、读读来感悟这个哲理。
比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在通过各种形式朗读太阳公公嘱咐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想说说:蒲公英种子们,现在你们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想到哪儿去安家了?为什么?学生们结合太阳公公的嘱咐,有条有理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我想,学生们在说的同时也已经初步明白了文中所要表达的蕴意。
在指导朗读完第三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小蒲公英种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向沙漠飞去了,而另一颗向湖泊飞去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留住?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呢?在劝告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前面太阳公公所说的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最后,针对课文所写的结局,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些蒲公英种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积极的思维和互动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