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8篇
不管什么类型的教学反思都是为今后教学任务的开展做准备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想必也有较深的了解 ,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篇1
设计意图:
在地球上,所有东西往上一抛都会落下来,这是小班幼儿都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幼儿熟知的经验有没有进一步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呢?我们试图通过一个集体活动来推动幼儿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以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记录等科学探索的方法。
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准备: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纸杯、纸盘、泡沫积木、树叶、羽毛、软球、丝巾、绳子、手帕、废弃的饮料瓶、三毛球等,数量之和多于幼儿人数。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记录纸和笔。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样大小、颜色的手工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观察一种物体的下落现象并清楚表达
1、提出任务。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没那么简单考考你"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考考你"是什么意思呢?(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简单。)
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品往上一抛,都会(幼儿补充:落下来。)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每种东西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能否用清楚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呢?"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落下来的样子,等一会儿要请你表达。
2、教师操作,逐一让物体下落。
3、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
(2)教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把"落下来"这件事情表达得很清楚。有的注意到了落下来的声音,有的观察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发现了落下来的速度。很棒!(开门见山地让幼儿带着任务观察物品落下来的现象,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经验准备。)
二、观察、比较两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用记录方式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1、提出任务。
我们今天的挑战是"没那么简单考考你",下面请选择两样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用动作解释"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它们的不同,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幼儿操作时的指导要点如下:
●注意了解幼儿是否遵守"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规则。
●当幼儿有了自己的发现时提醒他们记录下来。
●当幼儿记录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们观察同伴记录,提醒他们用符号进行记录。
2、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
教师这时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幼儿创造性地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发现。
●幼儿记录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现。
(2)总结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
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了物体落下来时有许多不同。可是,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可能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以及风力有关。)(这个环节的任务难度提高了,即要在前一个环节观察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并且从语言表达转为记录表达。)
三、探索让同样的纸出现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务。
请记住我们的挑战题目是——(幼儿补充:没那么简单考考你。)
(出示一张手工纸,使其落下)给你们一张同样的纸,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的不一样。看上去简单,其实不简单哦!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
教师边与幼儿一同操作,边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指导要点如下:
●当幼儿出现折叠动作时,便上前鼓励,并与之比较两张纸的下落速度有何不同。
●当大多数幼儿受同伴影响采用折叠方法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除了折叠。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团、撕开等。)
3、交流与总结。
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篇2
设计意图:
在一次游戏中,一个男孩拼命想让一个头重脚轻的罐子站立起来,结果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交流的时候全班孩子帮他想办法,最后他们在罐子里灌入水,让罐子成功地站稳了。这件事给了我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灵感,并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思考之一是,在这个探索活动中幼儿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即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有哪些,这些核心概念应既能使幼儿理解科学的价值,又能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做好准备。思考之二是,如何找到让幼儿感知科学概念的媒介。经过反复实验,我把一个长牙膏盒和一个短牙膏盒组合起来制作了l形小玩具,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悟,感知重心的作用及力的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在l形盒子底部加入一定数量的沙袋,通过变换沙袋的位置,改变盒子的重心,观察盒子的静止稳定性。
2.通过实验学习合理预测及取材。
活动准备:
用废旧牙膏盒制作的两个末端分别标有红点、黑点的l形盒子(中空的、内有沙袋的各若干),袋装细沙若干,可供幼儿站立操作的桌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盒子,导入活动
师(出示l形盒子):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的东西可以再使用,今天我们就来和这个由牙膏盒变的l形盒子一起做游戏。
二、第一次探索:让空盒子站起来
师:你们觉得这个l形盒子能站起来吗?
(个别幼儿操作示范。)
师(小结):你们真棒,发现l形盒子长的部分横躺在桌上,盒子站起来了;短的部分横躺在桌上,盒子站起来了;长的部分、短的部分放置成人字形,盒子也站起来了。
师:现在盒子上的红点和黑点有点不服气了,它们也想朝下,让盒子站起来。你们有办法吗?如果让红点或黑点朝下,还能让盒子站立起来吗?(幼儿猜想后进行尝试。)
三、讨论:为什么红点、黑点朝下时盒子站不起来
师:你们的盒子站起来了吗?红点、黑点朝下时都不能吗?
师:你们看清楚它们是怎么倒下的吗?朝哪个方向倒的?为什么? (教师演示并尝试朝几个方向放置l形盒子,验证幼儿的猜想。)
师(小结):当红点朝下时,长的.部分用它自身的重量把短的部分拉倒,不让短的部分站着。当黑点朝下时,短的部分也用它自身的重量把长的部分拉倒,不让长的部分站着。
四、第二次探索:让红点、黑点朝下的盒子站起来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你们看我来试一试(演示红点、黑点朝下都不会倒的不倒盒)。
师:咦,当红点、黑点朝下时,这个盒子上长的部分和短的部分怎么都不会倒下呢?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告诉你们吧。是我在盒子里面装了沙袋。不过是不是有了沙袋的帮忙,盒子的长的部分和短的部分就一定能站立起来呢?现在给你们每人一个有沙袋的盒子,你们去试试看,是不是会和我这个盒子一样。
(每个幼儿操作一个有沙袋的盒子,通过变换沙袋的位置,使盒子静止,保持稳定。)
师:咦,原来倒下的长的部分和短的部分为什么都能站立起来了呢?
师:是沙袋在里面的关系吗?沙袋有什么作用呢?
师(小结):有了沙袋的帮忙,长的部分和短的部分就有力气抵抗了。当红点朝下时,短的部分和沙袋一起抵抗住长的部分的力量,它就站起来了。当黑点朝下时,长的部分也和沙袋一起抵抗住短的部分的力量,它也就站起来了。
师(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大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2、让幼儿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国宝,应保护大熊猫。
3、丰富词汇:珍贵、竹笋。
活动准备:
大熊猫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课题,让幼儿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大熊猫)
二、出示大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出示大熊猫玩具,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大熊猫的头、嘴、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尾巴等。
小结:大熊猫的头是圆形,头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来源;一张嘴,一对小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像带黑色的眼镜。鼻子是黑色的,在脸的中央,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体胖乎乎的是椭圆形,全是白色。有四条粗短的腿,长圆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教师提出问题:大熊猫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怎样生活?是怎样走路的?
小结:大熊猫住在长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欢吃竹叶、竹笋。它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吃东西,会爬树,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四、谈话: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
"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大熊猫?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小结:(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参见教学资料)小朋友在动物园、电影、电视或图书中见过大熊猫。大熊猫形体美丽,动作有趣,性情温雅,可供大家观赏,还可以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但它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要救救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让它永远生活在地球上。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幼儿学习的动机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游戏、感知水的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观察水的特点。
2.游戏材料准备:容器、盐、糖、水车若干、酒精灯。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形式猜“水”
2.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水?(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3.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水和玩具,请小朋友做个实验,看看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发生的变化,不浪费水。
4.分5个小组游戏,幼儿自选一组参加。
水的三态组:“你们把冰加热后发现什么了?”
溶解组:“把盐、糖放进水里搅拌后,它怎么不见了?”
沉浮组:“把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现象?”
流动组:“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
冲力组:“为什么把水浇在水车上,它就会转?”
5.“唉,小朋友,到这组来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发现了什么?”请全班小朋友一起观察冰溶化的现象,并请一个小朋友讲述他们的发现:加热加热,冰------水------水蒸汽
提问:a、把水蒸汽变成冰应该怎么办?
b、夏天时,下了一场大雨,地上都湿了,为什么太阳出来,地上的水就干了? (启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溶解组小朋友讲解:把盐、糖、沙子放在水里,搅拌后,盐和糖溶解在水里了,沙子没有溶解,说明水能溶解某些东西,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3》沉浮组小朋友讲解:各种东西放在水里后,有的东西沉下去了,有些东西浮在水面上,说明水有浮力。流动组的小朋友讲解:用小篮子舀不起水,说明水是流动的。水的冲力组:水倒在水车上,水车转了,说明水有冲力,有力量。
通过以上幼儿亲手实验、观察、讲述培养了幼儿动手实验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及分析,讲述能力等。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并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2、能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品。
活动准备:
圆纸片、乒乓球各40各;橡皮泥40块;圆柱体积木、光盘、小球、弹珠、瓶盖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发现球体可向任何方向滚动。
1、 小朋友你们来看,这是什么?(圆片)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小圆片,你来玩玩这些小圆片,但在玩的过程中不能让圆片离开桌面,一会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操作。
3、 你是怎样玩的?(转着玩的、滚着玩的)怎样滚着玩?(立起来滚)谁和她的玩法是一样的?"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前后,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只能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如果不离起来会不会滚?(不会)师总结: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动。
4、 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他可以向哪些方向滚呢?我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你来试试,看看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
幼儿操作:谁来说说,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
师总结:乒乓球及可以朝前滚朝后滚,还可以转着滚,他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
二、比较乒乓球和圆片,指导球体不管从那一面看都是圆的。
1、 请小朋友摸一摸,握一握乒乓球和圆片,然后告诉我他们在什么东方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圆片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所以在摸的时候有一条楞,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握住两只手就会撑起来。
2、从不同的角度看乒乓球和圆片在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圆片看上去有两面是圆的,但也能看到一条直线,乒乓球从不用的方向看都是圆形的。
师总结: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
三、联系生活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体。
1、出示大盘: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请你找出里面的球体。相互之间看看找的对吗?为什么不对?
2、老师也找了一个,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球体?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像球体?
四、幼儿操作:制作球体刚才玩具公司的老板给老师都打来电话,他要生产一批玩具,他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批球体,请你用橡皮泥来做一做吧。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寻石、观石、玩石等活动,激发幼儿了解石头的兴趣,并在探究中发现各种石头的特点。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有关石头的照片、图片、录像资料,各种石头、石制品、石工艺品、石饰品等。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我收集的石头。
(1)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有的很珍贵。
(2)石头的颜色有各种各样。
(3)石头的花纹也都不一样。
(4)石头的形状很多,这是鹅卵石,是圆圆的、扁扁的。
(5)有的石头表面光滑,有的粗糙。
2、石头的用途有哪些?
(1)一般的岩石、鹅卵石、大理石、花岗岩可用于铺路、造桥、盖房子等。
(2)玉石、红蓝宝石、钻石是较为名贵的石头,可以制作装饰品。
(3)本地盛产的名石――寿山石,特别名贵,可做成工艺品。
3、试一试。
(1)把石头、木块、塑料、泥块、混凝土、土块等放人水中,会发现什么。
①木块、塑料都漂浮在水上。
②石头、泥块沉人水底。
③石头不论大小都会沉入水中。
(2)用铁锤敲打石块、木块、塑料、铁块,观察敲打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①铁锤敲打石块后看到一丁点火花。
②用铁锤敲打木块、塑料、铁块没有火花。
(3)用石块敲打铁钉、木板、核桃、土块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①石头很硬,不会碎,不会变形。
②核桃、土块被石块敲打后都碎了。
4、制作石艺。
由一块形状特异的石头想到了什么?“出处”运用辅助材料做出更多的东西。
(1)单块石头彩绘。
(2)多块石头组合彩绘。
(3巧妙运用粘合剂彩绘。
(4)各种石头组合,搭建园林小景。
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自我介绍制作方法和作品名称。
拓展思路
1.在探究石头的特征活动中,还可以把石头与蔬菜、鱼同时放在火上烧,观察现象,感知石头不能生长也没有死亡。
2.可以带幼儿外出参观,把未受破坏的自然景观与受到乱开采石料而破坏的景观进行对比,再通过观看一些有关灾害性报道、录像、资料片,让幼儿感知和了解石头对人类的作用。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掌握电动玩具电池拆装的方法。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件电动玩具,一个小塑料盒,因各种原因不会动的玩具、若干个电池:电池回收箱一个:电池安装示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玩具厂的叔叔阿姨为了表示他们的爱心,让小朋友过个快乐的节日,特意给你们捐赠了一批各种各样的玩具,(出示电动玩具)你们猜:“这小猴会敲鼓吗?”“洋娃娃会跳舞吗?”这些玩具全是电动玩具。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自己动起来呢?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
1。拆电动玩具。
(1)师:现在教师给每人发一件玩具,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看看玩具是怎么玩的。假如你想知道玩具会动的秘密,你也可以把它拆开,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玩玩具,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拆,并把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里。
(3)提问:你发现玩具里有些什么?
小结:原来玩具里有电池、弹簧、开关。
2。装电池。
(1)师:小朋友拆开了玩具,还发现了许多秘密,那你们能不能再把它装好,让它变得和原来一样会自己动呢?
(2)幼儿装电池(肯定会有幼儿因电池装反等原因使玩具动不起来)
二、讨论
1。为什么刚才会自己动的玩具现在不会动了呢?
2。如果是电池装反了,那电池应该怎样装才是对的呢?
引导幼儿认识电池上的“+”“一”标志。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示意图,要求幼儿按示意图安装电池。
1。师:这里有几件小弟弟玩过的电动玩具,不知什么原因这些玩具不会自己动了,等一下请你们拆开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它们动走来,你可以和旁边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提问:
(1)你发现玩具是什么原因不能动吗?你怎样又使它动起来的?
小结:玩具不能自己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电池装反了,有的是没装电池,有的是电池的电用完了,有的因为没有弹簧。
(2)电池内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把它剥开,也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乱染会污染环境)
三、玩电动玩具
师: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种各样,你们可商量开一个“玩具表演会”,让大家一块分享玩具带来的快乐,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活动延伸
1。在班里设立“电池回收箱”,鼓励幼儿从收集废电池开始,争做“环保小卫士”。
2。在操作区提供电池、各种电动玩具,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3。教育幼儿要爱惜玩具。
活动反思
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如玩各种的电动玩具、遥控器等等,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尝试学习活动——好玩的电动玩具。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学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合作发现两种以上排序规律,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有规律排序》ppt,大卡纸4张,一段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规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ppt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请幼儿读一读每张图片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图片一,提问:有哪些图形在排队?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_dakao8_com)后面还可以怎么排? (引导幼儿用ababab分组。)
(2)出示图片二,提问: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 (引导幼儿abb abbabb分组。)
(3)同样,出示图示三,引导幼儿小结abcabcabc排列的规律。
2.幼儿自创排序规律。
创设情境,提出要求:动物园的小路坏了,要帮助小动物们铺一条小路。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3.展示作品,总结作品中的创新之处。
4.游戏:幼儿用身体动作排序,拓展排序方法。
(1)幼儿自由探索用身体动作排序。
(2)听音乐,自创有规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5.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斑马身上的条纹、斑马线、项链、毛衣花纹、花坛、昼夜交替、四季轮换等。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反思:
上个星期,聆听了张老师的一节《按规律排序》的公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张老师的公开课,发现张老师这个活动上得特别成功。我想,成功的背后肯定付出的许多,比如课前准备等都非常的充分。一开始,她用情境的导入法进行,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花环的出现,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寻找花环的排序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张老师很会处理活动的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回答的同时,请孩子共同复述,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这样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孩子明白花环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时就显得异常的轻松,孩子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接着在老师出示半成品腰带,请孩子先读出腰带的规律,在老师操作,请孩子检验,这样孩子很容易发现老师操作上存在错误-----在这个环节上,我发现张老师请孩子先读腰带的规律,然后请孩子检验,把难点分解的比较好,这样边读边操作,孩子就不容易出错。
这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老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