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作为教师,我们在讲课之前,一定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制定教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冀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冀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94页“练习与实践”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理解。
2、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判断两个比能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与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学生交流
二、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点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
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
再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判断。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
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
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
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
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学生量出的图上距离。
利用的线段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三、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复习
冀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比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各是多少厘米?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2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
(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2、做练习六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28-29页
冀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材55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3--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相机指出:东——e 西——w 南——s 北——n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展开
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
(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
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
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
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
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
(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
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
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
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
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3、试一试
(1)出示题目要求:在灯塔南偏西30°方向15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
(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练习
1、讨论“练一练”
(1)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园呢?
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交流: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
孔雀园呢?
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处。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
(2)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它的位置。
各自在图上画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出蛇馆的位置。
练习后交流思考的方法和具体的画法。
2、讨论练习十二第3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所包含的信息。
(2)飞机a在机场的什么位置?
(3)飞机b、c、d、e分别在机场的什么位置?你能在途中表示出这四架飞机的位置吗?
各自在图上表示出来,然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5题以及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冀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谁的联想最多?
出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看到含有分率的句子,你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
(1)把女生人数看作“1” ——找单位“1”
(2)男生人数有这样的2份,女生人数有这样的3份。
(3)一共有这样的5份
(4)女生比男生多1份 ——份数
(5)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6)女生是男生的3/2 ——分数
小结: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单位“1”的量,也可从分数、份数等方面来考虑。
二、新授
1、完整例题2:在这个信息前加上条件“六3班一共有50人”和问题“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
2、说明:这是一道分数问题,解决分数问题的常规思路是怎样的?请你用常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解题思路。
5、提问:除了常规思路,这题还可以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
6、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一)将关键句转化成份数来理解“女生有3份,男生有2份,一共是5份”
50÷(3+2)=10(人) 10×3=30(人)
(二)将关键句转化成分数来理解“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
50×3/5=30(人)
7、结合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将关键句转化成“一共有5份”、“女生是总人数的3、5”?而不转化成别的?体会不管转化成份数理解还是分数来理解,都要转化成和已知条件有关的信息。
8、小结:我们原来解题时,是把女生人数看做单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们学习了转化策略,就可以把单位“1”转化成题目中的已知量,这样就变成了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可以用乘法计算。(美术组人数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数,找到女生人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校美术组有35人,是合唱组人数的 5/8 。学校合唱组有多少人?
(1)你打算怎样转化?(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反思:为什么把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的 5/8转化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8/5。
(3)小结:在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只要把题目中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使解题的方法变得简单。
板书: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四5:
(1)看图填空。
绿彩带
红彩带
绿彩带比红彩带短 2/7 ,红彩带比绿彩带长 ()/() 。
(2)一杯果汁,已经喝了 2/5 ,
喝掉的是剩下的 ()/() ,剩下的是喝掉的 ()/() 。
3、练习十四6
(1)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3/5 。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只数占白兔、黑兔总只数的 ()/() 。
(2)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3/7 ,还有48页没有看。 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已经看的页数是没有看的页数的 ()/() 。
4、只列式,不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转化的)
(1)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 2/3 ,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2)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 1/6 ,绵羊有多少只?
(3)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80,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 1/3是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6、思考题:
有两枝蜡烛。当第一枝燃去4/5 ,第二枝燃去 2/3 时,他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这两枝蜡烛原来的长度比是( ):( )。
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转化思路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繁 ??
用方程解答: 用乘法解答:
解:设女生有x人。
x+2/3 x=35
5/3x=35 35×3/5=21(人)
x=21
答:女生有21人
冀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圆片 涂色笔 练习卡片 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圆饼)如果把这个饼分给2个同学,可以怎么分?
2、师∶(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05页(1)的两个图)哪种是平均分,哪种不是平均分?
3、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谁来指指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二、探究思考,构建新知。
1、师∶现在拿出你的圆片来平均分成3份,涂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答,出示课件105页的图。)
2、师:昨天的知识掌握不错,涂2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呢?自己试着涂一涂,写一写!
3、(大部分学生涂完后)投影展示学生的结果,并找几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
(课件出示105页的图)
4、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分别涂其中的1份、2份和3份,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来吗?看看谁最聪明。(学生自己涂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投影展示结果,出示课件105页(3)的三个图。)
5、(课件出示)“议一议”: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
在中,4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
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入手,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猜想,让学生从
中猜想出2份是,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鼓励生自己动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既培养其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放手让学生写分数,说名称和意义,深刻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意义,也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可能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种不是“平均分”。
生可能会指出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教师可用模型进行演示,认识1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涂2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呢?如果一些学生有困难,可以降低难度,问:“想想怎样表示呢?
(1)小组中交流。(2)全班交流。
7、师:像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边说边板书)
在中,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边说边板书)
8、(课件出示)106页“试一试”。
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涂色游戏。
在卡片上任意涂色,并用适当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独立涂色,展示交流。
2、
(1)说分数,提问题。(课件出示“练一练”)
(2)找生活中的分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你能从教室里找出用分数来表示的吗?
3、资料:“知识窗”——分数发展史。
四、总结质疑。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涂色游戏改变了给定一个分数按要求涂色的练习形式,可以涂几分之一,又可以涂几分之几,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知识窗”与谈收获、体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情感目标。
学生可能会写出如:这样的数来,有可能是对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不明白。师先肯定学生写的,再重点说说你知道分子、分母表示什么意义吗?如果涂色够不够呢?鼓励生再写出类似本课所学的分数。如还有困难,可让其用圆片动手剪一剪,画一画。
冀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