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案推荐6篇
只有那些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的教案,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教案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还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教学,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光曲》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光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券,理解部分词语及课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课后第1题d小题。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境界,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回答课后1题的第1小题。
2、感受《朋光曲》美的境界,感受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月光曲》音乐带、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听说咱们五(1)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音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谁来告诉大家它是谁创作的?介绍一下贝多芬。
二、新授:
1、不过,今天老师不是上音乐课,而是上有关《月光曲》的课文。出题、读题:
17、月光曲。
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一下音乐的境界。
听《月光曲》后:在音乐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绘得如诗如画,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来描
写的呢?请找出来自己读读,仔细体会一下。(他仿佛看到了大海?)
(1)你读懂了什么?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这部分由内容是曲目所表现出来境界,表现在音乐的旋律上该怎么去体会?(曲调是一下子转入澎湃激昂的?这中间是不是有个过程?乐曲开始是轻而舒缓,后来是澎湃激昂。)
(2)师小结:边出图
(3)指名读(评议),师范读(伴音),自由读(你认为读得好的可站起来读),齐读。
(4)试说,结合出图。
3、这么优雅动听的曲目,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这其中还有着一个美丽
动人的传说呢?
4、听录音、看课文(29节)
要求:(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思考:传说主要讲了什么?贝多芬共弹了几首曲目?
反馈:(1)正音、提出不理解的词。
(2)回答两个问题。(板书:听到琴声,看到兄妹,遇到敌意)
5、传说中,贝多芬并不认识盲姑娘,那他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曲目?你是怎么
看的?(生答)
再看看课文有关段落,划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找到了什么?)
(1)读议:一天夜晚,、、、、、、弹的正是他的曲目。
理解幽静:幽雅寂静
断断续续:说明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目,但弹得不熟练。
是他的曲目引他靠近茅屋。
(2)读议兄妹对语。
(听了几遍,虽然家穷,买不起入场券,但谱子可以抄或习得起,假如有谱子,就会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充满对贝多芬的`崇拜,听曲的愿望。
重点:不过随便说说:与姑娘内心是矛盾的,但她怕哥哥因为家里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这是劝慰的话。
(穷还表现在哪儿?)
穷:茅屋、旧钢琴、歌的话。
其实她是十分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说明她很懂了,体谅哥哥,同时也说明她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贝多芬的曲目。
这些对话该怎么读?(姑娘渴望而又装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难过)
指名读后:师引读(分角色)
(3)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引读4、5节。
你读懂了什么?
读议:不,我是来弹一首曲目给这位姑娘听的。
(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当时的心情,产生这种心情除了由于听到说话外,还表现在贝多芬心理活动的直接表达)体现他同情穷人(劳动亿)的思想品质,读出热情诚恳、充满激情的语调。
6、学到现在,你们可知道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曲目?(出问题)
7、再读25节,读出语气。(先自由准备读、后齐读)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月光曲》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相关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力。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⑴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认读生字、生词。
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⑵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⑶交流初读感受:
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
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⑷质疑问难:
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月光曲》教案篇3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2、从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7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月光曲》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优美动人的钢琴曲(放音乐《月光曲》)
师随着音乐诵读:我们仿佛面对着宁静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2、师:刚才听到的这段曲子的名字叫《月光曲》,是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板书课题和贝多芬),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去深切地感悟美妙的《月光曲》。
二、检查预习
1、指名逐段读课文(可让学生推荐、也可让学生自找小伙伴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师生共同评议。
3、提问:你们知道《月光曲》在哪儿最先创作出来的?什么时候?(据回答板书:画茅屋□)
小结:是啊!刚才这首美妙的钢琴曲就是贝多芬在这所茅屋里为穷兄妹俩即兴创作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那动人的故事。
三、导学(学习1-7自然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1-7自然段,思考:贝多芬为什么会走近
(板书:近)茅屋,又走进(板书:进)茅屋呢?
2、组织讨论近的原因,出示小黑板:
是贝多芬走近茅屋(相机板书:琴声)
3、组织讨论进的原因。
(1)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谈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3)在说前加上修饰词再读,深切地体会兄妹深情。
(4)出示小黑板:
b、贝多芬听到这里,心想: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4、进了茅屋的贝多芬看见了什么?(指名答)
5、出示小黑板:
c、看到这些,贝多芬心想:_________________。
6、师:当贝多芬准备弹一首曲子给姑娘听时,姑娘的反应如何?
抓连忙一词,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7、指导朗读姑娘的话。
8、出示小黑板:
d、贝多芬没有回答,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他问盲姑娘
小结:从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人物的内心活动已经把握的很好,在平时的作文中,特别是在描写人物时,应注意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这梓会使得文章更精彩,对人物刻画更细致!下面我们就动笔练一练。
四、练习
1、在课文四个地方补上贝多芬的心理活动笔写四 a、贝多芬听到琴声,心想:________________,于段话。
2、分角色读,贝多芬和自已写的话、兄、妹、其它老师读(配乐朗读)
3、师生评议。听了这段朗读,你想说些什么呢?(师相机板书:真情)
五、小结
是啊!多么浓厚的兄妹之情啊!贝多芬的一句话说的好,美好的音乐来自于美好的心灵,美好的音乐也存活于美好的心灵,让这句话作为今天这节课的结束语吧!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去用心地聆听这神奇的《月光曲》吧!(放音乐)
板书设计 :
月光曲
贝多芬 →→→→ 近 →→→→进――――
琴声 谈话
《月光曲》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2.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教学准备:
?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段。
1.今天我们学习《月光曲》。“曲”是什么意思?(没有歌词的乐曲叫做曲。)
2.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ū)。谁能按“曲”(qū)来组词。
3.《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他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
4.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1.整篇文章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一段)
2.自由读段,读后交流
(1)这个曲子叫什么?
(2)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通读全文,交流阅读所得。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导入:这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是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自由读第九节后交流
(1)“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句。
(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结合理解“霎时间”、“ 微波粼粼”、“一缕轻纱似的”等词语。
指导朗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部分。
(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
(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
3.指导学生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4.《月光曲》的曲调在哪?旋律是什么?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应该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所以就是声音从轻到高,这样的过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5.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6.什么样的曲子,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大海微波粼粼?你们想想当时的钢琴曲是什么样呢?能形容一下吗?
7.说经过:贝多芬面对着月光,弹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8.播放《月光曲》录音带,感受旋律的变化。
9.引:那么究竟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的灵感从哪儿来的?——下节课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2——8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3)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①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②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③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2.《月光曲》的内容究竟是说什么的?是月光和大海的变化吗?
(《月光曲》的内容是写兄妹俩的,特别是写盲姑娘的。写她这么穷困,却依然要学习贝多芬的乐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写兄妹俩的贫穷;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写兄妹俩学习贝多芬的曲子很投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是写他们看到贝多芬心情非常激动。 《月光曲》也是写贝多芬自己的心情的,开始是写贝多芬的心情很平静,然后第二层写的是贝多芬的心情渐渐不平静了,最后一层就是写贝多芬看到兄妹俩这么热爱音乐,所以他心情不平静。还可以这么说:乐曲的第一乐段,是描述他在小树林里散步,听见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心里产生了一分触动,所以弹出曲子来就是柔和的,徐缓的,这样的曲子听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使他们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像,然后贝多芬看到兄妹俩如此贫穷,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动,手下的琴声有力,加快了,兄妹俩想象成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是贝多芬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万分的激动,然后手下的琴声是高昂激情的,使兄妹俩联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一句话,贝多芬的《月光曲》所写的内容就是那天晚上他的遭遇和他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仔细琢磨盲姑娘说的话,了解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听了她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 读读课文,想想划划,并同学交流探讨一下。
(1)盲姑娘酷爱音乐:断断续续的琴声表明她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仍然不停苦练;十分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听到有人为自己弹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贝多芬,但十分恭敬有礼地“连忙让座”。
盲姑娘懂音乐:虽然双目失明,尽管从未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奏。
盲姑娘体贴兄长:尽管十分渴望听音乐会,但体谅家境贫穷,哥无能为力。
(2)贝多芬同情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贫穷家境,为姑娘双目失明仍热爱音乐且非常懂事而感动,为遇到知音而激动。
(3)有感情地朗读第2--8自然段,特别是在对话中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谅,读出贝多芬对盲姑娘和皮鞋匠这样的穷人的同情之情。
三、完成部分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能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默写。
运用第一节课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记住生字和词语,试着默写出来。(不要求人人全部默出)
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回忆课文内容,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把它用语言组织起来。
2.要求人人说,说清楚。
三、继续学习课文,巩固《月光曲》的内容。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图,体会美妙意境。
2.再听《月光曲》。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茅屋。”
4. 背诵第9自然段。
四、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有道理吗? (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
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
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个“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旋律变化一致。
五、完成作业本习题。
《月光曲》教案篇5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同时了解乐曲的意境;并在感受贝多芬创作乐曲的经过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语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思想感情。
目标预设:
1、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了解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了解月光曲的内容,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了解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
(难点)2、感受月光曲所表现地意境与贝多芬的心情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课文,与文本进行交流。通过朗读来了解音乐中蕴含的意境,并通过读练结合,让学生知道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和贝多芬在认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1、欣赏音乐: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乐曲。
2、听完这段乐曲,你想说些什么?
(说得不错。看来,你们是根据自己的在生活中的感受来理解这段乐曲。)
一、谈话导入
1、谈话:知道刚才这首曲子是哪位音乐家创作的吗?
2、简介贝多芬:(出示课件)
内容:贝多芬简介:1770年生于德国,10岁首次举行公开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50岁时两耳完全失聪。1827年去世时才五十七岁。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他在两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的。
3、导入:
(1)、板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月光曲。(板书课题)
(2)、读题:一齐读
过渡:这既是课题,又是曲名。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课文,还要感受月光曲。
二、学习2——7小节,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1、快速读2——7小节。
打开课文,快速读2——7小节,读完后想一想,这个练习该怎么做。(课件出示)
指名汇报(板书:走近走进弹曲)
2、说话:(课件出示)
用上“先……接着……然后……”,再加上上面的3个词语,来说说贝多芬是怎样认识兄妹俩。
学生自己试说——指名汇报
3、再仔细读读2——7小节,读完后,4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选择的理由。)
(课件出示练习:)根据2——7小节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的填空。
懂事、善良懂音乐意志坚强
万分感动一分感动十分感动
当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兄妹俩谈话后,他觉得妹妹是个(懂事、善良)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有了(一分触动);
找出重点句——妹妹只是随便说说罢了吗?——指名分角色读读相应句子。
当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妹妹是个盲姑娘时,他觉得此时的妹妹是个(意志坚强)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有了(十分感动);
作为一个盲姑娘,她在弹琴时,会碰到哪些困难?
——是呀,家里穷,眼睛又瞎了,可她并没有被生活吓倒,靠着自已的耳朵,自己的'手,依然练琴,可见,她是多么喜欢弹琴,多么地热爱生活,真是个意志坚强的姑娘。
当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话时,他觉得盲姑娘是个(懂音乐)的人,此时他的内心是(万分激动)。
对于盲姑娘的话进行朗读指导,体会盲姑娘是个懂音乐的人。
你理解地很好,能不能用读来告诉大家,盲姑娘懂音乐,会听音乐。
(1)、小组交流练习。
(2)、全班交流反馈,指导理解相应的句子和词语。
4、小结: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兄妹俩谈话后,他的心里有了一分感动;而当看到妹妹是个盲姑娘时,他的内心十分感动;弹完一首曲子,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话语时,他的内心真是万分感动。
过渡:此时此刻,他就借着窗外的月光,即兴弹起了第二首曲子。
这首曲子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第九节,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课件出示第九节)
1、大声地朗读第九节。读完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板书:升起升高照耀)
2、朗读指导:知道了月光曲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好好地读读这一节,感受一下,海上升明月的情景。
课件出示海上升明月的句子。
(1)、自由读(自由地读读这一部分,细细地感受一下。)
(2)、范读。你能听出老师朗读时的变化吗?——指名交流
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这种变化吗?
(3)、学生再读课文。
(4)、师生合作分组“月亮升起、月亮升高、月亮照耀”三个过程指导朗读。
师生合作试读——师生合作读
3、小结:兄妹俩真真切切地看到海上升明月地过程吗?为什么?
这种写法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上,称它为联想。
四、情感升华
1、课文内容前后相联:月光曲的曲调变化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有什么联系?
指名汇报
2、总结:
这首曲子兄妹俩听了,内心激动不已。贝多芬自己也深深地被音乐所感动。所以,他来不及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一工夫,记录了这首曲子。(板书:记谱)
3、情感升华
其实,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之前,他的耳朵就开始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还是继续深入到劳动人民当中;继续体验生活,(板书:生活)进行艺术的创作。(板书:艺术)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艺术来源于生活!”
同学们,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每个人没有理由不热爱它!也许生活给予你的不是快乐、欢笑和甜蜜;而是痛苦、泪水与磨难。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盲姑娘和贝多芬一样,热爱生活。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用双手来拥抱生活!
过渡:现在,我们来欣赏月光曲。(课件播放)
五、作业布置
(课件播放《月光曲》)
自选作业:
1、找找贝多芬的相关资料,进一步认识他。
2、找找贝多芬的其他音乐来听一听。
3、找找其他“身残志坚”的故事读一读。(比如张海迪的故事)
板书
月光曲
艺术
月光照耀 记谱
月亮升高 弹曲(万分感动)
月亮升起 走进(十分感动)
生活 走近(一分感动
《月光曲》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播放《月光曲》片段。)
2、请大家说说在你聆听音乐时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交流,对学生不同的感受都给予肯定。)
二、边听边画,表现《月光曲》的意境
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把你想象的画面简单地画下来,可以画一幅,也可以画几幅。
(指名几个学生画在黑板上 。)
三、朗读品味,融入《月光曲》的意境
1、播放课件,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第9节。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2、画面和音乐美吗?其实书本里描绘的更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9节,找出写得美的词句,并想想美在哪里?
3、全班交流。
4、这么美的景色,全是皮鞋匠亲眼看到的吗?从哪个词看出是他想象的?画出联想的句子。
5、指导感情朗读:
读出大海的美,读出它的变化。
(当月亮初升时,要轻而舒缓;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当读到“皮鞋匠看看她妹妹”时,语气要转为平静。)
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四、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过程
1、这么美的月光曲是怎么谱写成的呢?课文哪几节是写月光曲怎么谱写的呢?
(2~10节。)
2、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2~10节,并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提问,教师进行梳理、归纳。
4、交流: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
⑴ 预设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① 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
② 出于对盲姑娘的同情。
语段:
兄妹俩的对话:
(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a、重点研读:
“随便说说。”真的只是随便说说吗?
b、引导体会:
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会怎样想?
c、出示贝多芬说过的话:
“我的'艺术是为了一切贫苦人民的幸福,我做到了这一点,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体会他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⑵ 预设第二个问题:
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了一曲?
① 是因为盲姑娘不但热爱音乐,而且还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语段:
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
“听得入了神”、“多纯熟”、“感情多深”。
指导朗读盲姑娘的话:
当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的曲子之后,心情怎么样?
(激动、惊喜、喜出望外……)
为什么?
(盲姑娘想不到在这样偏僻的乡村,竟能如愿以偿地听到如此精湛美妙的琴声。更重要的是,她猜想到眼前的这位演奏者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多芬先生。)
请大家分别用激动、惊喜或者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
是呀,盲姑娘听了曲子后非常地激动,这激动里有惊喜,有赞美,让我们一起再激动地读一遍。
听了盲姑娘激动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理会怎样想呢!
② 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语段:
第八自然段。
(全班齐读第八自然段。)
引导感悟:
“披上银纱”“格外清幽”等。
⑶ 预设第三个问题:
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录下来的?
① “飞奔”看出他当时心情怎么样?
② 为什么要连夜把曲子记录下来?
(自己也被这首曲子感动了 。)
五、听音乐,想象写话
再次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想,边听边写:“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
六、布置作业
搜集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