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的认识教案模板8篇
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六的认识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的认识教案篇1
1.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应记作( )
a.+2 b. 2 c.—2
2.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傍晚5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4℃,凌晨4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低8℃,傍晚5时的气温是( ),凌晨4时的气温是( )℃。
a.—4 b. 3 c.1 d. —1
3. 公交车从始发站开出时车上有若干人。已经经过了10个车站,经过各站时人数的变化为:5人、—3人、5人、8人、—10人、6人、4人、—7人、—3人、2人(上车的人数为正,下车的人数为负),经过十站后,车上人数比原来多还是比原来少?相差多少人?
4.如果小军跳绳125下,成绩记作+5下;那么小明跳绳116下,成绩应记作( ) 下;小乐跳绳成绩记作0下,表示小乐跳绳( ) 下。
5.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老师现在-2层处,上升了4层,到了地面以上第 ( )层。
6.比90分多5分,记作:+5分。那么( )分可以记作:-4分。
7.一袋薯片净含量:10±1kg,表示合格重量最多是 ( )kg,最少是( )kg。
8.如果用—3表示电梯下降3层那么+5表示( ).
9.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2m记作—2m,那么比正常水位高1m记作( )。
10.生活中的数,比0大的数叫做( )数,比0小的数叫做( )数。
六的认识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有五根手指。
2.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五根手指的名称。
3.了解手的作用,知道要保护手的方法。
二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听我说,跟我做“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挥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喔起来。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二基本部分
1.知道人有两只手,两只手的大小一样,也叫一双手。
(1)师:刚才啊我们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戏,现在请你数一数你有几只手?老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手(两只手),
(2)知道两只手也叫一双手师:小朋友都有两只手,比一比你的两只手是不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比的?(请幼儿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给幼儿比的方法,将手掌合起来,手指对手指)小结:小朋友都有两只手。两只手是一样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双手。
(3)举手游戏:老师说“一只手”、“两只手”“一双手”请幼儿举手。
2.数一数,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从拇指开始,按次序进行,口手一致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手数。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数数自己的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小结:每只手上有五个手指。
3、学习五根手指的名称。
(1)师:我们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让幼儿自由讲)找出你最长的手指,并把它捏住。老师介绍:“这个手指长在中间,所以叫它中指。”老师伸出大、小拇指,问幼儿:“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与小指)老师伸出一个手指点东西,介绍:“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老师介绍:“还有一个手指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
(2)小结:刚才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最长的手指呀叫-中指;大的粗的叫大拇指;小的细的叫小指;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没有名字的手指叫无名指。
(3)以游戏形式巩固。休息:现在呀我们要请我们的手指休息了。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无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们都睡着了。起床: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无名指醒了,小指醒了,小手拍拍都醒了。
三结束部分
帮助幼儿了解手的作用及保护方法。
(1)手的作用。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手,那么手有什么用处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考虑)我们的小手能拿东西、洗脸、刷牙等。(幼儿先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后小结)
(2)保护手。师: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手。提示: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头,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还要擦护手霜、戴手套等。
六的认识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人教义教版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 、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五、教学流程预案:
一、谈话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圆形的特征,复习有关圆的知识。教师通过长方形纸旋转围成一个圆柱,揭示课题。
二、认识圆柱
1、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课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设计成圆柱形,增加立体感、美感。如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是圆柱形。
2、认识圆柱形。
师:那么这些圆柱形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结合手中的立体图形自学数学书10页和12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题目:
圆柱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生自学。
师:把你学到的知识与同桌、朋友共同分享一下好吗?现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长整理好准备汇报。
小组长汇报。
底面:拿着圆柱,同桌面对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呢?将圆柱两底面分别画在纸上,剪下重叠比较大小,你发现什么?(课件)
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师:底面的圆大些,圆柱就粗些。出示感受。
高:出示高(吸管)矮两个圆柱,说说感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来看看,你圆柱的高在哪里?有几条?你可以怎样测量最方便?
同桌互相测量圆柱体实物的高,学生反馈后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测量,讲评讲方法。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深化感知:(课件)
(1、)(课本11页)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柱?
(3、)让学生说出圆柱的有关数据。
4、教学侧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感受? 如果要想知道圆柱体侧面的包装纸有多大?怎么办?
学生操作:把罐头盒或饮料罐等的商标纸用小刀切开,再打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有怎样的关系?(课件)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a、在物体的侧面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把商标纸剪开。把剪开的图展开,再重新包上。与圆柱相比较,长方形与圆柱之间有关系吗?(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b、讨论研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也就是说:当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c、介绍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2)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和讨论,知道了圆柱侧面的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指着图边问边答)当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时候,
(3)分别让学生在教似的引导下回答以上问题,再板书。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圆柱
1、请你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圆柱,分别得到以下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分别从哪个面看到的?(课件)
2、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 ),它们是( )的圆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3、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 )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 长方形。( )
5、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6、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四、小结学习内容。(略)
板书:
圆 柱
侧面展开后与圆柱的关系:(略)
长方形纸旋转圆柱形
分别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
六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六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六的认识教案篇6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2)课件出示主题图。
①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谁能告诉大家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7点、7时)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墙上的挂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认识钟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认识整时。
(1)师:“小红是7时起床的,那么同学们猜一猜小红上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
师:“你能在钟面拨出9时吗?拨给同组的同学看,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并叫两名学生上台演示。
出示电子表,让学生认识9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并写法:先写9,再点两个圆点,最后在圆点的后面写上两个0。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3时和6时如何拨的?
(4)引导学生观察8时、3时、6时,分组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8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3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5)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课间活动(看动画,听音乐)
要求:看看动画中的钟所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并把它说出来。
四、反馈练习
1、拨钟游戏。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或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学生上台拨)
(2)小组活动: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一个同学拨钟。
2、《快乐的一天》。
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85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过1小时后是几时?小明在做什么?你能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吗?
其余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小组间说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3)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3、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五、实践应用
1、找时间练习(练习十九第1题)。
教师先说明题目的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2、创设情景:(边问边演示)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是几时候午休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是什么时候睡觉吗?
3、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十七第3题。
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的认识教案篇7
活动目的:
1、使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重点:要求幼儿学会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活动难点: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秋天的果园》背景图一幅,
2、课前让幼儿学习歌曲《把你的身体摆一摆》。
3、布娃娃一个、玩具汽车一辆、玩具电话一部、贴绒教具兔、猫、狗、各一个、动物卡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形式导入课题:
1、律动《采果子》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你们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请小朋友跟老师用这只手(右手)做摘果子的动作,用这只手(左手)做提篮子的动作一起采果子。
2、引导幼儿区别左手、右手。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提篮子的?(左手)哪只手摘果子的?(右手)小朋友回答的真好,左手能提篮子,右手摘果子,它们还能做什么事情?(幼儿回答,吃饭、画画等)吃饭时,我们是用哪只手拿筷子的?(右手)对了,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用右手拿筷子的,那扶碗是用哪只手?(左手)小朋友说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左右,看一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棒得到红花最多。
3、练习区别左手、右手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玩“木头人”的,小朋友要认真听,当老师念到举起左手,就要举高你的左手,当老师念到举起右手,就要举高你的右手,比比看谁的耳朵灵,谁的动作对。
二、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
1、引导幼儿区别左右空间方位。
师:有位布娃娃听说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很聪明,它想考考你们(出示布娃娃)师以布娃娃的口吻说:“小朋友,谁能告诉我,哪边是你的左边?哪边是你的右边?(幼儿回答),对了,我们左手这一边的是左边,我们右手这一边的`是右边,请小朋友动动小脑筋,我们左边除了有左手,还有什么?(左脚、左肩、左耳、左眼等)我们右边除了有右手,还有什么?(右脚、右肩、右耳、右眼等)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除了有左手、右手,还有左脚、右脚,左肩、右肩,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2、通过练习区别左右空间方位
a、“找一找”:现在,我们来做个“找一找”的,当老师说,左手,你就举起你的左手,当老师说右脚,你就把你自己的右脚向前伸,当老师说右肩,你就用手指着自己的右肩……比比看谁的耳朵灵,谁的动作又对又快。
“看一看”:小朋友表演的真好,布娃娃可想跟你们交朋友了,请小朋友告诉不娃娃你叫什么名字。看看做在自己左边的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边的朋友是谁,然后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布娃娃:“我的左边坐着xx(或xx做在我的左边)我的右边坐着xx(xx坐在我的右边)。”
三、初步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1、引导幼儿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师:布娃娃告诉老师“认识你们真高兴”它还带了两份礼物来送给你们(出示汽车、电话)请小朋友动脑筋,布娃娃的左边是什么礼物?右边是什么礼物?
现在老师把玩具换换位置,玩具汽车在布娃娃的哪一边?玩具电话在布娃娃的哪一边?(幼儿回答)
2、出示贴绒教具,让幼儿练习的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师: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想来果园摘果子吃,你们看,它们排好队走来了,谁在中间?它们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变魔术给你们看(师互换动物位置)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谁在中间?它左边是谁?它右边是谁?小猫想尝尝它左边的一种水果,谁愿意上来帮助它?小兔想尝尝它右边的一种水果,谁愿意帮助它?现在谁在中间?它们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幼儿回答)。
3、幼儿动手操作
师:今天,老师也带了许多礼物给你们,请小朋友轻轻从椅子下拿出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幼儿回答)将小动物放在桌上按老师的要求给小动物排队,小猫排中间,小狗排在小猫的左边;小鸡排在小猫的右边,排好了请举手(师巡视)
①请小朋友帮小猫跟它左边的小动物换位置,现谁在中间?它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请一幼儿回答)
②请小朋友帮小狗跟它右边的小动物换位置,现在谁在中间?它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幼儿回答)
③请小朋友帮小鸡跟它左边的小动物换位置,现在谁在中间?它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幼儿回答)
④请小朋友帮小猫跟它右边的小动物换位置,现谁在中间?它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幼儿回答)
四、以音乐自然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学了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的跟着音乐,把身体向左向右摆一摆动起来吧。请幼儿边唱边表演《把你的身体摆一摆》。
六的认识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浙教版)第五册p1134135
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是《角和直角》将为学生后继学习《射线和角》做基础。课本从红领巾、书本和五角星等实物上的角抽出角的图形,然后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试一试通过对角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叉开程度有关。直角是特殊的角,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直角的知识,认识直角又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所以教材安排用三角尺量直角和画直角的内容,并将它作为本课时的重点。
教材处理:
经过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所以我尝试着想是否能够将本节课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为《直角的认识》。针对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用纸创造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角,了解知识起点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会学什么?
2、(这堂课要学习角)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听到过角吗?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指指看角在哪里?
3、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摸一摸,碰一碰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有二条线组成┅┅)
4、学生试着画角。
5、展示所画的角并评价:你认为这些图形是角吗?(由学生分类,并说说理由)
(转动画的角)问是不是角?并说说理由(因为形状没有变)
(教师选出典型的角并画在黑板上)
是不是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尖尖的一点给它起个名字?(引入顶点概念)直直的线叫什么?(边)
谁来说说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顶点有什么特点?边呢?(直直的)
2、闭上眼睛,把角记在脑中。
3、判断,并说说理由。
()()()()()
三、画角
1、看原先的角,说说有什么想法?那怎样画角?
介绍画角方法(师画,先画出尖尖的一点,再在这一点上画两条直直的线)标出顶点和边。
2、生再次画角(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角,并写出顶点和边)
四、创造角
1、用圆片。
①这上面有角吗?你能想办法创造出一个角吗?
②合作操作,拿出圆片,以最快的速度创造出一个角,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角,指出顶点和边。
(折、剪、先画再折,直接画)
2、用长方形
①长方形有几个角?
②如果剪上刀那角的个数会有什么变化?
生说,并合作操作。
3、介绍剪法:
五、活动角,感知角大小
1、拉开一边,另一边也不动,形成一个角。
2、玩一玩,同桌各拉一个角,比一比谁大?
再拉,比一比谁的小?
3、想一想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拉开变大,合拢变小)
六、总结:
1、铅笔盒上有角吗?
(有角,只不过为了安全才让它的顶点变圆了)
2、三角尺的角,红领巾的角,为什么摸上去感觉不一样?
(材料不同)
3、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我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认为的角并画自己心中的角的样子。注重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来展开进行教学,最后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判断题中也注重角的边的特点是直直的以及角的两条边可以是不一样长的,在现实的三角尺上就可以找到原形,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然后的再次画角以及创造角是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飞跃。通过拉活动角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程度有关,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老师怎么样去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最后通过对话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角是可以有所改变的以及不同材料制作的角的感觉也会不一样。这样,就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学习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