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节教案7篇

时间:2024-03-17 18:47:25 分类:教学工作

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教学合作和交流能力,只有认真对待每次写教案的机会,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丁香节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丁香节教案7篇

丁香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11个生字、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

3。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各种花的图片,最后展示丁香花。

师: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各种花的特点,为最后的“小练笔”作准备。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设计意图:

散文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以便引出主题,因此这个环节可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可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生字。

师指导书写“缀、幽、雅、案”等字并组词。

3。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愁怨:忧愁怨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文章题目为“丁香结”,文章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2)作者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

2。指名读第1~3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它们各是怎样的?

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和宅院里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花,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我”住的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3。文章结构。

丁香结

赏丁香(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城里、校园、屋旁。

悟丁香(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丁香负担着愁怨,人生有“结”才不会平淡无味。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

在学生充分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层并概括层意,促使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

四、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各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请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先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地回顾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丁香花的美及丁香花高雅的品格。

2。体会作者豁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作者又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可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

二、学习“赏花部分”,赏析优美语句。

1。自学提示(一)。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作者描写丁香花时,你感觉哪些语句比较优美?试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调动了哪些感官?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品格?

2。学生自学交流。学生汇报优美句子。

3。优美词句讲解分析。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描写出了丁香花的可爱。星星的比喻写出了丁香花的样子。)

(2)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人们在夜色中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②仿照第1句话,补充下面的句子。

阳光下的野菊花,黄的,白的。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5。从感官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官?(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3自然段。

三、理解“悟花部分”,总结主题内涵。

1。自学提示(二)。

指名读第4~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指名回答。

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描写出雨中丁香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丁香为什么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雨中的丁香妩媚、朦胧,颜色交融,犹如一幅色彩边缘模糊、柔和婉约的印象派画作。

②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丁香“化”入雨中的场景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更加凄楚动人,这样的画面不禁让作者理解了古人常将丁香和微雨连在一起。

3。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把花蕾丛生的丁香比作人的愁心,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4。研读第5、6自然段,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5。理解文章结尾语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这是作者思考后的感悟: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开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6。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使学生深入体会“丁香结”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教师总结。

丁香的淡淡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2。揭示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的有益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人生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去感受如雪丁香的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朦胧的丁香结,去体会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全文,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小练笔。

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各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文章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特点,体现出作者的价值追求。请你也选择一种花,调动各种感官去具体描写它的特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板书设计】

赏丁香(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城里、校园、屋旁

悟丁香(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丁香负担着愁怨,人生有“结”才不会平淡无味

丁香节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

二、品读释疑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得潇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4.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朱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3.研读第5自然段。

(1)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2)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4.研读第5自然段。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2)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三、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本文中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课文寥寥数百个字,丁香的魅力跃然纸上,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自然能够解开这个结,由物及人,结构清晰精致。

2.举一例: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表现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3.体会学习本文借情抒情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示例:

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五、当堂检测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处理的很好。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丁香节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

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

试着再举出几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词语:

??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观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

洁白无瑕

可爱芬芳

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

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

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

从容、豁达、积极

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的理解。

代赠二首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此处丁香结有何寓意?

——楼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结;

欲望还休

孤寂无聊;

女子与恋人不能相会的愁绪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

2.“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丁香结有何内涵?

——青鸟不传云外信

没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结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

五、作业设计

必做:背诵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选做:阅读《语文读本》中的《野草》。

第二课时

一、作业检测:

1.检查背诵

2.李商隐的“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横绝

月如钩

芭蕉不展

丁香结

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愁”

连绵不断,哪句诗能体现出来?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

品味语??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探”“窥”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花可爱的情态。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问题)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3.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照耀”一词写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写出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

4.“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

修辞手法上:

积雪是借喻

(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莹白是借代

(借用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业设计

体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

?丁香结》教学反思

?丁香结》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宗璞。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重视导入部分的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倒入至关重要,而且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我始终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则。我在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的时候,从植物的象征意义入手,来设计。导入语这样来说: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那么丁香结又象征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这段话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而且提出的问题又是学生们认真读课文就能够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会极力高度集中的,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语文,本身姓“语”。因此读是必不可少的。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学生们读课文的环节是必备的,也是必须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感,感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在要求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从来都是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疒不是漫无目的的,放羊式的让学生去为读课文而读课文。比如:

①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这是第一步。

②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后三个自然的写的是什么?这样就暗示孩子们给课文分段。

③课文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突出的是作者(赏)花。

④后三个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这样的设计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⑤品读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边读边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在重点句短的朗读时从来不会忽视朗读指导这一环节。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我在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的不细致。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丁香节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思路,认识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2、读一读,品味其生动而富有情味的表达,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

3、比一比,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习面对困难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品味其生动而富有情味的表达,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品读分析“丁香花”

1、小组合作,发现作者喜欢“城里城外”的丁香花的原因,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句子,体会作者喜欢“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的丁香花的原因,感受作者对丁香的情感的深入。

(二)品读分析“丁香结”

1、明确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比较句子,体会作者对“丁香结”的情感

(1)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2)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三句句子并结合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2、作者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丁香节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学生说)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有他们自身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身买的。老师特别喜欢同学们自身设计制作的贺卡。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

2、你们真是尊师爱师的好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她是谁?(学生说)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呀?(学生说)同学们真好!老师为了培育学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尊师爱师的。(板书:6、一株紫丁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3、看了图,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为什么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生读)

2、大家读得可真认真,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词语有没有读正确了。谁来领着大家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读得真棒。一组开开小火车读给大家听听。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准。

这儿还有几个儿化音的词,我们要把它读好了。(绿叶儿、脚尖儿)

3、读通课文:

还有同学想读吗?这么多!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我们再来读课文,这一次我们默读,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学着老师的样子标上“?”,好吗?

才过了读准词语关,现在看看大家能不能过读通课文关,课文有五个小节,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试试,其他小朋友也不能闲着,你们可是小评委,看看这五位同学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4、现在,你们书上又多了哪几个小问号?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三、细读课文

1、要解决这些疑问呀,还得细细读课文。谁来读第1小节?

现在,你们知道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了吧?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我们)

刚才有同学说不懂“浓绿”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

(浓绿的小院也许种着一些蔬菜,有韭菜、白菜和香菜……)

2、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呀?(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谁来做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学生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踮着脚尖呢?(不能打扰老师)原来是这样,真是个好小朋友。请你把这一节读一读。

评、读:能不能再轻一点,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3、现在,你们就是课文中的小朋友,你们的老师正在窗前备课呢,你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怎样种这株紫丁香的呀?看着图,谁来用自身的话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4、你们真能干!老师的小院浓绿浓绿的,又有紫丁香的烘托,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飘进老师的屋子,你们说这小院美不美?

那我们就做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大家都把小院的美给读出来了,我们希望栽下这株紫丁香,好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和老师作伴,大家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应该怎样读好第二节呀?谁来试试?

(1)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板书:夜夜做伴)

(2)谁知道夜夜是什么意思啊?(每天晚上)

谁知道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哪些工作啊?

(是啊,老师每天晚上都在备课,学习,多辛苦啊!谁再来读读这一节,读好“夜夜”这个词,把这个意思读出来。)

谁也来读读这几句话。

我们一起来试试。

6、现在有紫丁香和老师作伴了,真好,你们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呀?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

(1)交流: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师的一天要做哪些工作呀?(学生自由说)

老师一天要做这么多工作,真是非常费劲,非常疲倦)

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这是紫丁香在为老师唱歌呢。这种声音,非常动听,可能春蚕吃桑叶的声音,小朋友,你们觉得可能还像什么?(学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假如你是绿叶儿,你的声音这么动听,你要为老师唱些什么呀?(指名说)

那就请你来读读这一节?谁能读得更美?

一起来试试。

7、唱得多好听啊!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美不美?有多美?你能告诉我吗?

(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小朋友,假如你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板书:盛开笑脸)

小朋友刚才说不理解挂牵的意思,其实啊,只要给它个词就能明白了?想想,可以换成什么词呀?(牵挂,关心)

是啊,放寒假后开学了,我们班的张清影小朋友生病了没来,老师就很挂念你们,开学了就帮你们把拉下的课补上。这就是一种――挂牵。你还能举举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每时每刻都把小朋友牵挂在心,从课文中我们能体会到吗?

小朋友,你们心里对老师有怎样的感情呢?谁来读读这一节,表达出你对老师的感谢。

8、赛读:

其他小朋友想读吗?先自身在下面练习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加上动作也可以,你认为坐着读不起劲,你就站着读,同座位比着读都可以,好吗?

(学生活动)

听到同学们读的这么投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也想读一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那就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咱们可以同座位一起读,一人读一节,好吗?

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

读的真亲切呀!这一次老师叫一个人到前面作动作读,其他同学轻声读,也可以作动作好吗?

9、大家读得多么有激情呀。夜深了,连那星星困得都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还在那灯下工作着,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课件)

大家来想像一下,老师是怎样工作的?(想象说话)

10、你们说老师辛苦不辛苦?你能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吗?

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话。(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学设计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板书:飘进梦里)

谁也来读读这一小节,劝我们的老师快快休息。

丁香节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3、品味、积累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看似普通却又非同寻常的花。展示丁香花图片,请学生谈谈对丁香花的印象以及了解,为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做铺垫。

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文本,作者从“赏花”和“悟花”两部分描写了丁香花。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丁香的美?并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1、细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①城里丁香花

②城外丁香花

③斗室外三颗白丁香

④雨中丁香图

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

①颜色

②形态

③味道

可结合练习“思考探究一”想想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赋予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3、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4、赏析描写优美语句。

出示句子: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参考“问题探究”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句,理解文章意境。

穿插“思考探究”第二题,让学生边赏析,一边深入思考。阅读中,你看到了、想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5、问题探究:

(1)“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作者把雨中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

(三)理解情感,品悟中心。

1、结合文章,进一步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哪些思考?

(1)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结图。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丁香结”,从外形上看,也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2)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结合“积累拓展”第四题,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问怨、愁思的诗境中。

(3)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结合文段的理解,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2、结合自身经历,赏析文中哲理性的语句。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过渡:丁香这种看似普通却又非同寻常的花,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而郭沫若先生笔下那”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的石榴,与”丁香结“有着相似之处,我们来共同阅读吧。

(四)展开阅读,开阔视野。

整合阅读图书中郭沫若的《石榴》。

1、用简洁的句子或者词语去描述一下石榴。

2、在夏天,许多花都不再争奇斗艳,石榴花却开了起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

3、说说”石榴“与”丁香结“的相似之处。

4、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后练笔:体会学习本文由事物引发联想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

板书设计

丁香——丁香结

①城里丁香花①颜色①繁密耀目

②城外丁香花②形态②幽雅的甜香无畏无惧

③斗室外三颗白丁香③味道③娇俏灵动

④雨中丁香④鲜润妩媚从容豁达

丁香节教案篇7

单元重点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3.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丁香花的

2.学习文章的行文思路,构建自己的作文路径

教学难点文章由事物引发联想来抒发自己的感受的写法

教学准备朗读课文,尝试构建本文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的花草树木在文人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品质,你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花草树木有象征意义?

出示丁香花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丁香结?文章哪些段落提到了丁香结?

2.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并以此划分课文结构。

丁香花--丁香结

赏花--悟花

二、再读课文,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什么品格?

1.城里丁香花的色彩和姿态。视觉

2.城外丁香花的'美丽芬芳:花色、花香。视觉嗅觉

3.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形态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重点讨论,赏析句子:

1.“银妆”“星星般”“探出”“窥着”的修辞和作用?

2.“积雪”“莹白”代替丁香的好处?

3.“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总结:作者赋予丁香什么品格?

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三、文章后半部分正式写丁香结,作者由丁香产生了哪些联想?丁香结有何象征意义?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1.联想一:微雨中的丁香具有美感。

下位问题:

1)雨中丁香有何特点?为什么说“丁香应该和微雨在一起”?

2)如何理解雨中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

联想二:人生的仇怨和不顺心的事解不完,但生命需要结,否则太平淡。

下位问题:

1)联系古诗,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2)作者对此如何理解的?

四、读写结合,理清托物言志文章的思路,仿写,列提纲。

下位问题:

1.课文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丁香谈到人生道理的?

丁香-丁香结-愁怨-古人的看法-我的看法

提示:

1)物体的特征要描写细致、生动、跟自己的生活要有联系,不能泛泛而谈。

2)自己的感悟要贴近实际,和物的涵义有关联,不能空谈。

2.你能否模仿这样的结构方式,写一段托物言志的短文?

讨论,课堂形成大概思路。

举例:

比较两种思路:梅花-耐寒-勇面困难-我要学习这种精神

窗台的小花-历经风雨而不谢-我最近的学习状态-要直面困难温故知新,了解象征手法,为学习文本和写作准备

初读,理清文章结构

再读,了解物体的象征意义

由丁香过渡到丁香结,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指导写作思路,对行文思路优劣进行比较

作业设计与拓展

3.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仿照本文的写法。200-400字。

板书设计

丁香--丁香结--愁怨--乐观

颜色、形状、味道--美丽、高洁、愁怨

象征托物言志

教学得失

本文篇幅不长,小巧精悍,涵义丰富,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所以想用这样的短文教会学生如何在描写一种景物的时候寄寓自己的思想情感,读写结合是作文课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学生有模仿的对象,用经典范本提升作文水平,是非常有意思的尝试。

《丁香节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