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事迹优质5篇

时间:2024-02-10 16:46:06 分类:教学工作

事迹材料以饱满的情感描绘先进人物为大家带来的积极影响,引导读者积极向善,保持事迹材料的真实性是编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则之一,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思政课教师事迹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思政课教师事迹优质5篇

思政课教师事迹篇1

刘海涛,男,197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从1995年开始担任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至今已经20个年头了。20年间,该同志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利用班会、座谈会、网络、板报等多种途径和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勤奋务实,认真履行着一名学生工作者的职责,所带的集体曾荣获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黑龙江省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思想上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修养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是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为了胜任这份工作,他从多方面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一是注重提高理论修养。潜心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三严三实的学习研讨,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二是努力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向学生展现积极乐观、追求进步的精神面貌,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工作上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1、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刘海涛在组织好学生参加党团校的学习外,充分利用好班会、团会,党员、团员年度评议,深入班级、寝室等机会与同学交流谈心,把思想教育做细、做实。另外,为更好的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他把学生的党团组织阵地建立在寝室,这样即发挥了组织的作用,又使一些无形的东西变得有形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以外语过级、考研率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本年度,在他的带领下,学院组织了考研、外语四六级过级、计算机过级经验交流会,推行《理学院外语、计算机过级、考研奖励制度》、在单项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设立学习进步奖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各种过级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3、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教能力的培养。在继续深化“理学院教师十项技能大赛”、早课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今年,理学院共有21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批。

4、开展文明寝室创建工作。在低年级学生中重点加强养成教育,让他们一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寝室卫生习惯。同时,进一步加大辅导员对高年级学生宿舍的检查、走访力度,实行党员寝室挂牌制度、寝室环境卫生奖惩制度等,收到良好效果,学院寝室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

5、顺利完成毕业生离校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毕业生离校前召开了3次就业工作会议,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引导学生理性择业;积极收集需求信息,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过去的一年我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在14级入学教育期间,通过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在新生中开展了新生家长会、团队建设团体辅导、校规校纪和法纪安全教育、校情校史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学业导航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其爱国、爱校、成才、敬业意识,实现新生由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转型,为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做好特困生勤工助学和银行贷款工作,使特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原因而影响到学习。加大学费催缴力度,使学费清缴率今年达到了95%以上。

7、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工作中,该同志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并积极开展学生工作科学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近十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撰写专著3部。

三、不忘组织的信任重托,大力提倡廉洁之风,严于律己,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工作氛围

作为学生工作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在学生的组织发展和干部任用问题上,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严把入口关,坚决杜绝吃请、送礼等现象;严格按照大学组织发展程序发展党员,并认真执行拟发展党员公示制;在学生干部任用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无勒卡学生现象。

辅导员的工作平凡而又高尚。一路走来,刘海涛在育人的工作中传递着快乐,在奉献的道路中收获着幸福。

思政课教师事迹篇2

张元蕊同志,女,现年二十二岁,大专学历,毕业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参加工作,现担任鲁山县土门第二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

刚参加工作的元蕊老师,年轻、充满朝气,将活力与爱心注入到学生中间。虽然是一名的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她却做得有滋有味。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她说:“每天看着那一张张稚气的笑脸,就感觉没有理由不把他们教好,看着他们一点点的成长,就是一种无比的幸福。”是啊,她是在倾情注爱,用爱心与智慧耕耘。现将她的先进事迹概述如下:

1、细心关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胜于母爱。它是放射着人性光芒的理性的爱。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理性的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比如,刚接下四年级时,张元蕊班里有个男孩叫栗兴龙,他学习不好,所以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只要站起来就紧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同学们都替他着急,他也成了班上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他练习胆量,元蕊老师经常在课上提问他,都是些很容易的问题,怕他遇到难题紧张就更不敢说话了。并且私下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而且元蕊老师发现他的英语很好,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元蕊老师就试着让他带着大家朗读。他竟大胆的走上讲台,而且毫无羞涩的读了起来。同学们也很激动,在他的领读下,都放声的读了起来。这以后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他也能够大胆的走上台来。有一位同学曾这样评价他的演讲发言。他说:“老师,今天栗兴龙的演讲虽然不是很流利,但是他终于可以大胆的走到前面来了。我觉得他今天是最棒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勇于向自己挑战!”元蕊老师听了之后很是欣慰,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2、培养学生自主自理,成为集体的主人

在班级管理中,元蕊老师始终坚持全员参加的原则,不管是什么活动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

(1)班会活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老师只是幕后导演,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她们班的墙报布置工作也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如这学期的校园黑板报,从设计大树造型开始,到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学生们的兴致极高,每个同学纷纷为本组出谋献策。而且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画,有的写。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了真正的小主人。

(2)她们班还开展了小组板报评比活动。每一期由一个小组独立完成,期末评选最佳小组板报,这样既可以减轻宣传委员的工作,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还从没出过板报,这次可算如愿了。有一组同学出板报时,元蕊老师发现其中一名同学确实既写不好又画不好,所以就一直为画的同学服务,只见他一手拿着板擦,一手托着粉笔盒的样子,元蕊老师看了很是感动。同学们都想为班集体出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在“思索”中创新。

3、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当前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教育实践证明,只有“有心”加“有脑”按规律办事,掌握科学的方法,班主任工作才能具有不竭的生命力。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更注意,多学些有关儿童发展的心理学知识,多掌握一些促进儿童发展的心理辅导方法,充分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生在发展中的处境和需要,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赞赏,激励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段话:“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的表现出来。”元蕊老师发现,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快乐成长。她们班的郑文广同学学习基础不是太好,上课小动作多,下课经常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较冲动的事。但是元蕊老师发现,他对班级卫生工作特别感兴趣,愿意做值周生。但是在全班推选值周生时,很多同学不同意他,他表现的情绪很低落。于是元蕊老师单独找其谈心,了解了他的想法,并帮他分析了同学们为什么不同意他做值周生的原因。他表示只要能做值周生,愿意改正缺点,严格要求自己。于是元蕊老师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并让他在全班表态,赢得同学们的信赖和支持,最终他当上了值周生。他在担任值周生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早来晚归。而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元蕊老师还及时地在全班肯定他的进步,同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上学期末,由于调换座位,郑文广所在的组缺少组长,元蕊老师决定让他当这个组长。他担任组长期间,每天按时收发作业。原来他自己有作业拖拉的毛病,在担任组长期间,他的作业,每次交得都非常及时,错题改得也很及时,不用老师再催了。这学期初,轮到她们班升旗,要推选光荣升旗手,元蕊老师刚一询问,升旗手选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郑文广进步最大选他。”郑文广当时有些害羞,直说:“别选我,别选我。”但是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甜蜜的。面对孩子的进步,使元蕊老师感悟到:对特殊的孩子多一点真挚的偏爱,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宽容,就能让他站起来,大步向前走。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是教育的技巧与策略,爱更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能创造新的人。

4、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爱心,还应具有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它更能帮住我们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记得,在课堂教学中,元蕊老师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由于处理得当,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那是一节语文课,一只蝙蝠飞进了课堂中,这可怎么办呢?同学们开始下座位捉蝙蝠,全班一片混乱,经过一番混战,蝙蝠终于被捉住,放回了大自然。教室里同学们终于安静下来,大家面面相觑,等待着她的发落。此时的元蕊老师刚想发作,却又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抓住这一难得的教育契机?于是元蕊老师平静地对同学们说:“谁能用一段话把刚才的场面描述一下。”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纷纷举手。经过一番发言后,她说:“同学们,平时写作文大家都觉得没得说,没得写,为什么今天大家都说得这么好,句子通顺,用词准确。” “因为今天我们认真观察了。”“有亲身体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来。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写下来,有困难吗?”“没有”,“老师这太容易了”。“老师原来写作文这么简单,太有意思了。”同学们纷纷拿出纸笔,不一会儿,一次生动有趣的练笔就完成了。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是不可能预料或防止它的,但教师如能及时发现它,以从容的态度去面对它,并灵活机智的处理它,就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甚至会获得比预期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这样的教育契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才不愧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确,教师的肩上承担着民族的希望,教师的双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元蕊老师作为一名在普教系统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深深地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更加体会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有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是她教学工作上的座右铭。

思政课教师事迹篇3

一、言传身教,实践教育真谛

施老师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做好测温和教学准备,迎接学生的到来。课间时常和学生待在一起,亲切交谈。以身作则,无声示范着做人的真、善、美。她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忘我工作,三尺讲台见证了她对工作的热忱、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衷心。

二、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事业生涯中注定要和孩子们打一辈子交道。因而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便成为施老师永恒的追求。十几年如一日地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而且越来越热爱这份职业。施老师在真心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肯定和领导的认可。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曾获得家长和孩子们自发赠送的数面锦旗,所带班级也曾多次获得合肥市包河区优秀班集体,而施老师本人也荣获合肥市优秀指导教师。

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让施老师乐此不疲地为之付出着。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施老师在备课中倾注了很多心血;课堂上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有的只是乐此不彼地引导学生;为了关注学生的生命本质,施老师总是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国家等等。每节课都尽量给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作为班主任,她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关爱,用阳光雨露般的爱心滋润着每一位学生。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今的社会不断学习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尤其是身为教师的他们,没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将很难立足于新形势下的教育者之列。因而学习成了施老师的必做之事。除继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外,施老师还不断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名师榜样学习。无论是名扬全世界的乡村教育创办者苏霍姆林斯基与陶行知,还是那位为学生无私奉献一生的张桂梅老师,施老师总是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前行,她总是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

四、陪伴始终,把握成长周期

施老师恪守爱的教育,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面对单亲家庭,母亲体弱多病,只有外婆照顾的陶同学,施老师时常关注孩子的学习,课间帮助孩子解疑答惑。时常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还帮助孩子鼓起勇气找到成长的方向。面对患有麻痹症的洋洋,施老师费尽心力,召开任教老师会议,用心用情助力洋洋成长;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孩子们要像对待小妹妹一样关心洋洋......拿饭盒、交作业、整理课桌,施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手把手教。从排斥到完全融入集体,大家都认为这是施老师创造的奇迹!毕业考中,洋洋更是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小学毕业后孩子们还常来母校看望她,就像是把施老师当成他们最好的朋友,聊他们中学时候的学习生活,大学时候的精彩生活,人生中的困惑,尤其是感恩施老师曾经的点滴话语对他们人生的鼓励……

五、家校合力,共建心灵之约

施老师借力“情感作业,”将各种班级活动与亲子活动、家务劳动、学科项目化学习等结合起来,拓展班级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深化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指导了家庭教育。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体验,丰富家庭生活、增进亲子沟通。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施老师虽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小学教师,却做着不平凡的工作。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她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在教育这篇热土上,她的精彩还在继续!

思政课教师事迹篇4

他放弃无数机会,选择到南京最偏远的小山村教书;他身患肾衰竭及尿毒症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在讲台上硬是坚持了9年;在换肾手术后,他要求重回讲台……他就是被学生和同事誉为“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的徐其军。

1977年,徐其军出生在江苏省六合县泉水乡四合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山村长大的他从小就看到了农村缺学校、缺老师的落后教育状况,立志当一名农村教师的愿望就像一粒种子播撒在徐其军心田里。

1994年,成绩优秀的他主动放弃读六合一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溧水师范学校。1997年毕业后,徐其军迫不及待地递交了一份申请,到自己的母校――全乡最穷、最缺教师的泉水乡枣林小学去。三年后,他终于如愿调到枣林小学。

“穷山村哺育了我。我要尽我所能,让这里的孩子能多学点知识。”徐其军说。在同事的眼中,徐其军有很多“不一样”。他早出晚归,经常把学生的作业本捆在自行车架上带回家批改;学生们缺少学习资料,他利用进城办事的机会,经常自费购买捎回来。

“山道弯弯,崎岖狭窄,它从山里一直通向山外,连结山里山外两个世界。我啊,愿作那吹笛的'人,将牧童引向山外……”徐其军写下的话道出他的人生理想。

然而,造化弄人。2002年,即将走入结婚他因为长期劳累过度,被诊断出导致肾衰竭并发尿毒症。医生甚至明确告诉他,最多只能再活三四年!“我一下子懵了!我才25岁,一切才刚刚开始。我的学生、父母、弟妹、未婚妻……”徐其军后来说,“那些日子,我感到整个人被黑暗包围。”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徐其军痛苦过、失落过。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短暂的彷徨后,他作出了重返校园的决定。他找到校长,动情地说:“也许我连这个春节都活不过了。停止工作,就等于让我等死。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讲台上!”校长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在挥笔写下“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这一条幅勉励自己后,徐其军忍受着病痛折磨重新走上了三尺讲台。因为病情影响,徐其军的听力、视力、记忆力开始下降,头发不断脱落,每天早晨都会呕吐……从家里到学校,步履蹒跚的他需要近1个小时;放学回家后,累得腰酸背痛的他连床都上不了。

生病多年,徐其军一直没有把病情告诉学生。“徐老师经常是一手扶着黑板,一手撑着讲台给我们讲课。我们感觉他肯定是生病了。有一天中午,徐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给我们做辅导,由于身体原因和过度劳累,他讲着讲着突然昏了过去。”徐其军曾经的学生章连明回忆时数度哽咽。

学生许世原说:“有一天,徐老师正在写板书,忽然停了下来,用右手捂住腹部,换成左手写。大家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徐老师,他却开玩笑说,老师想练习左手写字,你们看好不好玩?我们不懂事,大声回答‘好玩’……”

徐其军的同事吴万斌说:“徐其军是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他是我们最崇敬的榜样和最好的朋友。他患病以来,对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能撑得住’。”

2007年,枣林小学被合并,当地教育部门考虑到徐其军的身体状况,将他安排到了条件较好的中日友好希望小学。

“我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我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延展生命的宽度!”面对病痛,徐其军喊出了他的生命宣言。

今年3月,经多方努力,徐其军终于可以进行换肾手术了。让手术室的医生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是,徐其军在手术前说了这样一句肺腑之言:“拜托你们,我放不下这些孩子,我还想见到明天的太阳!”

经过专家会诊后,徐其军的换肾手术取得了成功。看到他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起来,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学生们都为他高兴。

今年3月,刚从换肾手术中清醒过来的徐其军,还打来电话到当地的民族中学,请多关心他曾带过的学生。他偷偷乘车来到学校,给几个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打气。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听医生的话,好好养病,争取早日康复,重新回到讲台上!”徐其军对未来满怀憧憬。

思政课教师事迹篇5

曹晓雅老师,2010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从教12年来,她一直担任语文、道法思政教学教研及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学习、钻研、进取。在学校的支持下,曹老师经常和学校的思政教学团队,一起深挖一到六年级各学科教材内容,就什么是新时代的思政课、学校思政、道法课程体系及模块内容、教学建议、校本思政课程开发、学科思政融合做了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曹老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也一直深耕不辍,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连续多次参加小学语文、道法思政教学课教学评比,均获得优异成绩。她所录制的教学课例荣获国家优质课教学案例,所辅导的学生在市级读书活动中,多次荣获小学组征文一等奖的好成绩。她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荣获区级先进班集体。

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她深深懂得:“教育不是说教,是心与心的交流!"她始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始终坚定不移把思政学科教学融入到更深更广的教育中。她认真解读教材,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广泛阅读中华经典,及时更新教学技能,努力探索一种既让学生喜欢又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规则意识树立的有效教学模式。她始终坚持以品德教学为一个中心,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则意识;围绕这个中心,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在品德学科教学中科学植入学生生活、中华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滋养渗透和多种有效资源。

如果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总是充满说教的气息,但无论在曹老师的语文课堂还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你总能发现她会把教材内容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个灵动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生活经验中唤醒道德意识,形成道徳行为。她还会把教材中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成形象的中华传统故事、中华诗词,让孩子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美德、理解美德、形成美德。曹老师还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在课余或寒暑假期间,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布置如"小鬼当家”“探寻家乡红色记忆”"我是社区小小志愿者”等特色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有这样一句话:“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整的文字一样。”只有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才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才能发挥其最佳水平。曹老师一直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较好的实现了因材施教,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学生也乐于接受她。她始终对工作和学生们充满着热情与激情。虽然工作上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但始终对她的职业、她的岗位、充满着无限的爱。“老黄牛”这个词似乎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听起来有些“落伍”,但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始终不会落后。她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本职工作,去践行一个合格教师应有的师德。

12个春秋,教育工作是一座舞台,让她体验了各种角色;班级工作是一个炼炉,使她练就出一身本领;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让她的智慧在这里碰撞,能力在这里提高。多年的教育生涯,她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也浇开了鲜艳的花朵。而“纯粹”和“坚定”这两个词已经化作语言、动作、表情,揉进每一节课、每一个育人场景当中。“使命记在心上,责任扛在肩上。”曹晓雅,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人生理念。

《思政课教师事迹优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