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先进事迹模板5篇
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让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滋味,激励人们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通过事迹材料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促使他们不断改进自己,以下是加分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讲先进事迹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讲先进事迹篇1
在浦城分公司有着这么一位默默无闻的员工,他虽不像年轻员工那么斗志昂扬,但他始终积极践行着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责任和卓越,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而努力。他叫郑兴和,算是公司的老人,他见证了移动网络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今年4g基站建设中几乎每个基站都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使得浦城移动的4g基站建设成为快人一步的领跑者。
近年来网络工程建设工作繁重,而最难的莫过于协调谈点工作,有些站点就因为协调有难度所以建设滞后。为解决建站瓶颈,老郑他凭借多年的协调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关系,寻求多方帮助使协调谈点工作顺畅进行。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站点,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山上没有路了,就徒步行走,从没听他抱怨过。接到用户的投诉和市场反应信号不好时,他总是常心急如焚。记的有位用户反映浦城忠信马迹村的信号不好,将这个问题反馈给网络部,网络部的建站批复下来后,老郑第二天凌晨2:30就从浦城出发,6点多到的马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早去,他说农村的人都起得早,早上就得下地干活了,所以谈判协调也要赶早。马迹是个自然村,村里的路不好,没法开车,他就徒步行走,谈了一家不行,就找下一家,直到晚上5点多才谈妥,回到浦城已是晚上10点多。就是这样的责任心,才能使他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站点协调。在20xx年度2g建设中他协调了12个站点、3g建设协调了27个站点。20xx年4g来了,建站任务接踵而至,在4g基站建设的新址建站中,老郑单独完成了80%以上的站点,其中4g二期一阶段完成10个、二期二阶段完成4个,农村补点需新建29个站,其中26个均是他完成的协调。在7月份下来的立项批复后,他就协同施工单位做好了各项准备,在8月上旬就提前完成了选址、协调、勘测、设计等,最终浦城的网络工程建设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真正实现了4g建设快人一步。
为促进工程进度,提前完成工程任务,需经常与设备及物料管理部门、物流、施工单位等沟通协调,他会一个一个环节的跟踪,如向仓库了解设备到货情况、配套设备是否与设计相符等。老郑不知多少个日夜奋战在建设一线,加班加点,甚至放弃大多数的休息日进行工程进度跟踪,排除工程建设中的各个问题,就为了能提前完成任务。
他亲力亲为,深入现场,对涉及安全和质量的重点、难点工序进行现场把关,如:浦城施工环境差的紫兴新城、浦城一中、浦城七里头、葡萄源等基站搬运,设备须人工从外墙吊上到基房内,存在安全隐患,凭借自己多年网络维护及施工经验在现场制定施工方案并指挥施工。特别是浦城临江站搬迁更是各大考验,由于该基站位于的那座山,已被临江的村部建设需求挖成了孤岛,上山无路,四周最低的崖壁也有5米多、高的崖壁有十几米,地形险峻,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不安全因素较多,设备搬迁又必须是晚上11:00时开始,为了保证工程的如期完成,他先期几次到现场观察地形,最后制定施工方案,修栈道300多米,以油机发电供电架,设夜间照明线路,最后在他和众人的努力下,工程顺利的完成了。
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从事网络维护和工程建设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新形势下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老郑也不忘学习,他和年轻员工们一起参加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一方面重点对《通信工程验收实用手册》、《无线传输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等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另一方面,他还虚心向专家同行学习,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同时,他还注重把理论结合到实践当中,提高技术水平。老郑还非常注重传、帮、带,他整理出自己多年来了实战经验为年轻员工们上课,他说帮助年轻员工上课不但提升了我们建设队伍的能力,还能巩固自己的知识,为更好地作好网络工程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讲先进事迹篇2
在基层,有一群人,他们身穿白大褂,忙碌在各个卫生室间,看病拿药、打针输液、包扎伤口,偶尔也会背着医药箱进组入户。疾病面前,他们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疫情防控,他们成了守护群众健康的战斗员。群众足不出户,街道格外冷清,他们却踏上了战疫征程 ,村医大白成了最靓丽的风景。
一枚党徽的担当
小小的一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志和象征,带上它,意味着亮明了身份,严于律己、恪守奉公便是使命。当前疫情防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个特殊时期,防控物资尤其是口罩至关重要,安徽金寨县桃岭乡赵院村村医吴章学深深明白这一点。村干部说这个村医有点倔,卫生室防控物资被他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一天送出去几个口罩、几瓶消毒液,他都详细记录在登记簿上了,亲戚来找他多拿几个口罩,他绝对不会多给一个,但是一听说有武汉返乡人员被隔离观察出不了门,他却主动为他们送去口罩、体温计、洗手液等防护物资,并引导他们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他说:目前防控物资比较紧缺,大家绝对不能浪费,要先给最需要的人。自接到通知后,这位56岁的老党员、老村医,时刻坚守在工作岗位,随时上门为外出返乡人员和村民量体温,一有空闲,他更是冒着被感染的可能,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在疫情面前,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政治品格,履行了一个党员的职责。
一辆三轮车的轨迹
每天清晨,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身影,骑着三轮车,一路向前,他是群众心中最可敬的村医。金寨县桃岭乡龙潭村医师鄢德江,家住在高湾村,在复杂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每天天刚亮,他就从家出发,骑着那辆三轮车,向卫生室赶,疫情面前,他比以往起得更早,骑得更快。由于身有残疾,他看病拿药、测量体温的动作可能没有那么利索,但他总是耐心的嘱咐看病群众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每天他还要骑着三轮车上门为武汉返乡人员测量体温,送去防控物资,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就用微波炉加热从家里自带的盒饭,这个春节里,他放弃和家人的团聚,靠着一辆三轮车,坚持站在防疫的前列。
一盏白炽灯的情?
最近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天晚上金寨县桃岭乡桐岗村的卫生室总是亮着一盏白炽灯,村民们既感到暖心,又觉得很安心,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默默守护。村干部张忠洋说:每次我值完班回去,吴孔胜医生还在加班加点,我作为一个年轻人真的非常感动,他的精神确实值得我学习,本来还觉得一身疲惫,看到那盏白炽灯,我顿时又充满了动力。一个50岁的村医,在基层一干就是30年,在疫情面前,他积极履行村医职责,白天深入武汉返乡人员家中监测体温、交代隔离事项,同时,还积极参与防疫宣传,每家每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及明白纸,晚上在村服务群里,普及防疫健康知识,接诊一些普通病人。每天起早贪黑,没有休息过一天,始终无怨。他说既然选择当一名医生,就得担负起我的责任。我是桐岗村的村医,我就得对桐岗村群众的健康负责。
一支体温计的温暖
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是3000多人的大村,进出村路口有7个,卫生室有2个,防疫任务较重。由于廖荣贵医生对村民情况熟悉了解,工作经验丰富,他就主动承担了给群众量体温的工作。每天上午他身穿白大褂,带上体温计,奔走于武汉返乡的重点人员家里,他仔细询问、掌握情况,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为他们测量体温,细心登记造册,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每天下午他在两个卫生室之间来回奔波,为一般群众量体温,发放防控物资。对于廖医生的工作,乡村干部高度认可,但大家在夸赞他时,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我的本分工作,关键时刻,村医不能当逃兵。
一条朋友圈的思念
在元宵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按照金寨县桃岭乡当地习俗要在故去的亲人坟前上灯。今年的元宵节对桃岭乡桃岭村卫生室的村医汪有云来说,意义深重,因为这是她大儿子故去的第一个元宵节。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能给去世的儿子上灯,在元宵节仍坚守岗位的她,只能发一条朋友圈来寄托哀思。汪有云的长子有先天性智力缺陷,但是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了30多年,另外她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和90多岁的婆婆,本来家庭负担就重,2019年10月,大儿子又突然离世,这对汪有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是她在悲痛中依然把本职工作完成的很出色。疫情爆发后,她始终坚守在岗位,上门随访、测量体温、发放口罩,工作连轴转的她连家都顾不上。她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不仅要为移风易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更要守护村民健康和平安。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她的眼圈红了。背负着一个家庭的重担和一份丧子的伤痛,还能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用行动诠释仁者爱人,实在可敬。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群村医大白,凭着一个口罩、一身白大褂每天奔赴在在各个村庄卫生室,参与一线防控,他们愿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在基层,除了村医,还有冲锋在前的党员、默默奉献的群众、不辞辛苦的乡村干部,平凡人物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共同迎接属于2020年的春天。
讲先进事迹篇3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讲先进事迹篇4
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我大受启发。老师们的民主教育手段方法,对学生的不懈付出,舍小家顾大家的风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几位优秀教师的事迹深深将我感动。同样是平凡的人,他们于平凡中见伟大!这正是我毕生的心愿,在平凡的岗位上,象他们一样,将爱的阳光洒向所有因我们而幸福的人!
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先进事迹篇5
“你好!我是区疫情防控办的工作人员。根据我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按区疫情防控办核酸检测点分工安排,从4月5日起,你将负责组织观海御林景苑核酸采集点工作,现通知你于今天上午7时15分前,到区委小会议室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接到这个不同寻常的电话已是凌晨2时28分,市医疗保障局电白分局副局长小罗同志才刚刚入睡,此前他已在茂一职核酸采集点忙碌了一整晚。从接到通知那一刻起,他就扛起了观海御林景苑核酸采集点的点长职责。
该采集点在小罗同志的调动和安排下,检测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4月5日至10日,仅6天时间里,共完成核酸检测21030人次,检测人数在50多个采集点中位居前列,被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定为核酸采集试范点,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土瑞和市政府副厅级干部黄权在对该采集点指导工作时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政治站位高,扛起职责当好“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小罗同志没有退缩,也没有丝毫怨言,家园在后、胸膛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本色。
小罗同志每天第一时间到点,提前组织志愿者摆放好桌、椅、帐篷、太阳伞等物料,提前准备好采集用品。每天采集工作结束后,最晚离开的也是他。工作人员采取轮值制,唯有他是全天值班,全程不离岗。有时候忙起来,甚至要到晚上八点才能吃上一口工作餐。正是他的担当作为、勇于奉献,该采集点的核酸检测工作才得到顺利高效推进。
善于沟通协调,攻坚克难当好“指挥者”
每天前来做检测的群众多达四千多,身为点长的小罗同志深知其中不易,担心安排稍有不妥,便影响到总体的防控进度。为此,小罗同志一方面积极协调该检测点挂点单位——霞洞镇政府、市医保局电白分局等单位的志愿者。每日开展工作前,召集全体志愿者进行一次服务动员,明确服务事项和强调服务纪律,将志愿者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同时主动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街道办、社区沟通联系,实时上报采集点检测情况,及时补充各项检测物资,保障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积极与附近商铺沟通,经努力争取到东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帐篷2个、拉通道警界线等物资一批。珍蜜堂店铺提供医务人员、志愿者吃饭和临时休息场所,并多次赠送医务人员、志愿者奶茶,免费提供夜间检测照明电源等。
抗疫有温情,用情用心用功当好“守护者”
疫情攻坚战是一场无情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点长小罗的带领下,该采集点处处见温情。在他忙碌的'身影中,有着对志愿者时刻做好个人防护的叮嘱、有着对行动不便老者的搀扶。对于老、弱、孕妇等行动不便的群众,及时协调提供绿色通道,并专门引导检测。点点滴滴的细节温暖人心。每次医务人员到点或撤离时,小罗同志都亲自迎送,让医务人员感受到温暖。每次工作餐,他都是与最后一批轮换的医务人员一起吃。在小罗同志的用心用情下,大家高度配合,劲都往一块使,工作高效保质。
4月6日晚,在完成全天4410人次检测工作后,区妇幼保健院的医务人员硬是将点长拉去合照留念,以表感谢。
他是一名普通群众,但他更是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他舍小家顾大家,每天一睁开眼就在检测点工作到夜晚。小罗同志说“防疫工作仍在路上,我已鼓足信心,将继续戴着党徽勇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