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7篇

时间:2023-08-23 13:06:14 分类:工作报告

事迹材料的出现能够让我们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的身边总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迹,一定要认真记录,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7篇

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1

李xx,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2018年03月被派驻青岩镇达夯村任驻村干部。一直以来,李xx认真践行党员初心使命,根据派驻单位的工作要求,结合达夯村的实际情况,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切实将老百姓的烦心事、困难事放在心上,把达夯村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勇更是集中精力扑在防控一线,从1月30日接到工作命令以来,一天也没有缺席过,切实帮助村民守好了进村的“最后一道”关卡。

宣传发动。通过流动小喇叭、张贴宣传标语、入户讲解等方式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措施,与全体村民建立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让所有村民认识到参与群防群控是每一个村民的责任和义务,疫情防控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民战争。

组织募捐。组织全村党员集体宣誓:我是一名党员、我是一名干部、我就是一面旗帜、疫情防控、我在一线。为表示对疫区的关心,全村党员还为疫区捐款,共募捐资金3200元。善款由村委收集以后,交给镇党政办集中处理。

安排消毒。协助村支两委每日对进寨路口、2个公厕、村综合楼、37个垃圾箱、110个垃圾桶进行消毒。

全村拉网式大排查。对各村寨实行封闭式管理,在青岩镇网格工作组、达夯村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共同参与下,对全村610余户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对100余名外来及外出返乡人员进行重点监控。动员村民用手机扫描“贵州110便民服务”及“贵阳市疫情防控信息收集平台”二维码的方式收集信息,并分门别类在各户门上张贴红卡、黄卡、绿卡、白卡,便于工作人员掌握各户基本情况。此外,工作人员每日还要将收集到的信息填写各种表格报送有关部门。

根据疫情的变化,前期已开展了4轮排查,现正进行第5轮排查。设置防疫卡点。协助村党支部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村民志愿者在全村设置了9个防疫卡点,对来往车辆及进出人员进行排查。

急群众之所急。青岩镇达夯村仅有一辆垃圾收运车,但要负责全村36个垃圾箱的收运工作,每日清运垃圾5车3吨,日运行70余公里,而且这辆垃圾收运车现已连续运行近6年,车辆损耗严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环境卫生工作尤为重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勇立即将情况上报被派驻单位。经协调,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采取借用的方式,解决了达夯村垃圾清运车问题。

不仅如此,经李勇上报派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协调爱心企业为达夯村防疫卡点送来多功能电炉,解决一线防疫人员的取暖问题。

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守好自己的村,与乡亲并肩抗疫。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全国大考前,像李勇一般严守抗疫一线的驻村干部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2

在清清儛水河畔,在悠悠长乐坪村农舍村头,在隆隆的项目建设工地上,在欣欣的产业发展基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身材清瘦、果敢大方的中年男子在奔波忙碌着,他就是新晃县兴隆镇长乐坪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显干同志。从xx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书记凭着勤奋、执着、胆识、魄力和一股闯劲带领村民踏上了致富路,他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的呼声,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好评。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的职责用几个字概括就是“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聚集民力、排解民忧”。张书记如是说,行动上也似这么做的。

“先净其屋,而后敬其客”

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线,其建设的滞后最终影响着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张书记当选后,特别是xx年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以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按照“群众自愿、村民自治、由易到难、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分布推进”的建设原则,全面实施“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的四化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推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的四改工程提高村民生活条件,通过“利用条件争资,发动群众捐资,盘活闲置资产筹资,利用在外工作人员助资”等诸多渠道筹集资金上百万元。到目前,共维修和新修水渠3000多米,全村至各组道路硬化基本完成,架设灌溉用电线路1000多米,完成了25万元的自来水工程。通过积极实施“四化四改”工程基本改变了过去农户柴草乱放、粪土乱堆、污水乱倒、家禽乱跑、垃圾乱倒的“五乱”现象,改善了人居环境,使广大村民逐渐形成了讲卫生、有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几年努力,目前,全村农业总产值达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60%的农户吃上了城里的自来水,100%农户走上了平坦整洁的水泥硬化路,60%农户用上了沼气、液化气、省柴灶等清洁新能源,8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90%以上农民掌握2门以上农村农业实用技术,96%以上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开办了农村夜校、文化室、图书室、电教室,组建了村级篮球队、腰鼓队和中老年文艺宣传队,基本形成“五保”专人供养机制。

在张书记引导带领下,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民生大事得到很好改善。正如一村民所说,“张书记工作很有一套,他做事我们大家都放心,他就是我们村老百姓的主心骨……”

“独乐不乐,众乐乐”

栽种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张书记带领下,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的加大,该村也逐渐焦聚着多方投资者的目光。xx年一位姓曾的金银花开发商来到长乐坪,意图租下村小作为金银花加工厂。此时的村小因为学生都收置兴隆镇中心小学就读而长期闲置,这给张书记率领的班子发展地方产业带来了希望。经过协商,曾老板表示村里只要免收十年租金,他愿意租用校舍30年并自资修通由村部到学校的水泥路。可其后在党员组长会上,许多人提出每年5000元租金一分不能少。眼看商机就要化为泡影,张书记深思熟虑,从招商可以解决就业,增加村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对村民一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通过一次又一次真挚耐心的劝解,终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目前,金银花加工厂已成功落户该村并正常运转,30余名村民加入了该生产队伍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金银花厂为该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实惠。

长乐坪村虽有其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主导产业不明确、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政,导致没有形成规模型经济开发实体,资源优势没有很好转化为经济优势,群众没有获得较大经济实惠,农民增产增收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张书记从实际出发,带领村班子成员长期苦心经营,出村、出县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村里实际实施了系列改革,助推经济发展。一是摆脱传统农业“各自为政”的思想束缚,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抓大户促规模、抓典型带全面、抓服务增效益”的思路,作好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种植和金银花加工三篇文章,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从过去的末端产业逐渐成为长乐坪村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共种植无公害蔬菜150多亩,新开发高山葡萄100亩,种植特优水果300亩,新开发金银花420亩,人均增收300余元;二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建设。先后引资筹资兴办了煤厂、中药材加工厂、机械器件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安置了该村劳动力220多名,每名月工资达600元以上。此外,今年来为顺应全县“旅游活县”的发展大局,张书记带领村班子努力发掘本村旅游资源,开发长乐坪休闲旅游山庄,积极与北京来的外商协商投资事宜。

心系百姓,意表民生

作为村级组织的主要领导,张书记全心全意为长乐坪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服务。

一个清瘦矫健的身影,一本轻便而厚重的“民生”日志,每天来回于这片他心中的热土。走进长乐坪,通过与乡亲们的交谈,你会惊异而后是感动。廖冬秀是长乐坪村的鳏寡老人,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小的木房里,张书记体谅她的疾苦,经常会送粮食给她,帮老人修房子、劈木柴,老人家说书记真的很贴心,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

当谈到张书记时,乡亲们众口如一地给予亲切褒扬,他们会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张书记都会耐心听述和真情解答,并将情况记录于一个小日志本中,对于乡亲们反映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张书记马上会帮你解决。不能当即解决的,张书记会帮你出谋划策,直到你满意为止。”翻开张书记那被岁月磨烂边角的“民生日志”,你会发现里面内容的厚重,记录的是乡亲们憨直朴实的语言,记录的是各级领导心恤百姓的回音,记录的是一个普通农民儿子对父老乡亲的款款深情。

7月2日,走进王秀一的办公室,她刚刚送走一位来缴纳材料的居民,记者一问才得知,她要给这位在外地的居民办理一项很重要的证明。王书记啥事都亲力亲为,我们进她办公室反映啥问题心里都有底。临走时,这位居民给记者留下这样一句话。的确,作为一名社区女书记,从接手管理难度大、环境脏乱差的职工宿舍区,到带领社区班子成员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让珑山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社区,王秀一一干就是17年,她早已深深扎根进居民的心中,无可代替。

记者走进珑山社区良西片区时,干净硬化的路面、熙熙攘攘的超市、温馨舒适的活动家园让人印象深刻,摇着蒲扇坐在树下乘凉的居民三三两两,和刚买完菜回家的邻居热情地打招呼,温暖自在、舒服惬意。但在社区刚刚成立时,却不是这样的。王秀一说,刚到社区的时候,感觉头皮发麻,很担心自己不能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我到底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每天想的都是这些问题。

2003年8月,淄博矿务局夏庄煤矿政策性关闭破产后,依托原企业职工生活区成立了珑山社区。新社区成立后,由于住户多,居住分散,原企业对职工家属宿舍管理有众多历史遗留问题,致使社区各项工作难以开展,无人愿意担任社区负责人。2004年8月,夏家庄镇党委成立了珑山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派镇纪委副书记王秀一到珑山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连她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7个年头。

当时原企业移交社区时移交党员近500人,有三分之一居住在博山区外,管理难度大。于是,王秀一从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和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着手,制定完善了社区两委例会制度、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党员学习、节假日值班、错时值班及居规民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根据党员的分布,因地制宜分片整合成立了5个支部,22个党小组。根据社区党员队伍状况,实行党员积分量化信用管理制度,在党员管理中融入守信加分因素和失信减分因素,对区内区外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我们还建立了squo;积分超市squo;,让党员以积分赢好评,利用积分到squo;积分超市squo;内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不断提高党员积极性。

心系群众冷暖,老旧小区终于旧貌换新颜

当时,王秀一上任不久,便花费大量时间跑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社区的双山、良东、良西、二井新村、大众二村、卫星二宿舍等几片宿舍区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与居民群众促膝谈心,摸清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她手里总是拿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回去后逐一梳理,分类研究解决的措施和方法,而这个习惯也一直保留到现在。你必须用真心和真情去和居民沟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这样才能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最大动力。

采访中,有的居民不止一次提到,要不是秀一书记,大家连水都没得喝。原来企业用的是自备井的水,后来自备井的水污染了,为了让职工家属喝上自来水,原企业投上几十万重新铺设架空管路,作文吧每到冬天管路一冻一挤就四处漏水,北山片居民喝不上自来水,只能到附近村买水喝。了解情况后,2005年12月,王秀一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冒严寒奋战13天先后将良西片、二井新村、卫星二宿舍、良东片架空生活用水管道全部改为落地管道,为居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居民吃水难的问题。为了保证用电安全,社区还更换了双山、良东、良西、二井新村、大众二村五片生活区的用电电缆,大幅度降低了亏损,解决了居民用电矛盾。

从老照片上不难看出,社区原来的环境卫生非常差,主街道、楼胡同、单元院内到处是乱搭乱建的小屋、小棚子、炭池子,楼梯道乱堆乱放,严重影响社区面貌和消防安全。社区道路坑洼不平存积水,宿舍区内下水道近三十年没清理过一次,造成堵塞,污水反流,居民叫苦不迭。王秀一带领社区两委多方调查,听取意见,召开党员、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想办法定措施,全力以赴做工作。2005年以来,先后对双山、二井新村、良西进行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对各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种乱栽进行了清理。经过多方协凋,为双山、二井新村、良西开通了暖气、天然气。2008年通过多方争取政策,立项建设博山区首批经济适用住房,现在的珑山社区焕然一新,早已看不出过去的老旧样子。

开拓工作思路,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社区环境改善了、居民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王秀一又开始为大家的精神生活操心了。我们现在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了文化家园、妇女儿童家园、关爱家园三个群众活动服务园地,重新装修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道德讲堂等功能室。珑山社区离退休人员多,社区还建立了日间照料服务站,设立棋牌室、书画室、健身室等,目的就是为了让社区居民闲暇之余有个好去处,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能老有所乐。

为帮助老人安度晚年,老有所医、老有所依,2006年4月,社区在良西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了居民就近就医问题。2007年4月,在二井新村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公寓,可容纳100人居住,解决了老人身边无人照顾和子女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20xx年,社区又建立了博山康德老年人养护院,专业收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需求档次高的老年人,为老人晚年生活营造温馨的环境。

在社区居民看来,是王秀一的努力让社区旧貌换新颜,每一个与王秀一接触过的人,都被她敬业、认真、创新的工作精神所打动。采访中,良西片区5号楼的住户李乐霞告诉记者,秀一书记让大家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这10几年的改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关系我们群众生活的水电暖全部解决,还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这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好书记啊。从出生起就住在这里的曹业峰更是感慨良多,他是8号楼的住户,也是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是社区网格党支部的一名负责人,曹业峰告诉记者,王书记虽是女人,但做事有魄力、干事有决心,只要她认定的能为社区居民谋福利的事,一定是迎难而上全力解决,这才有了现在健康活力、和谐繁荣的珑山社区。

王秀一说,自己有两个习惯一直改不了,一个是拿着本本记录大家的诉求,另外一个就是晚上睡觉前规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每一天都不能虚度,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信任这个词,在我心里的分量特别重,所以,我必须干好,责无旁贷。

面对记者的镜头,她习惯性地整理着胸前的党徽,她说,为民解难,才对得起这枚党徽。

郑雷飞,女,1970年10月出生,200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普陀区六横镇杜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勇于破题的“闯劲”

20xx年,郑雷飞任六横贺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少,不够支付村里日常事务支出和村干部工资,无法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郑雷飞下定决心,要为村里发展闯出一条路。

“当时村里有大量土地长期荒芜。国家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我就挨家挨户宣传,通过土地流转搞活经济,带领村民富起来。结果,99%以上村民都愿意把承包的荒芜土地进行流转。”郑雷飞说。而后,村里流转土地达300多亩,承包年限15年,迅速激活了村集体经济。

“没想到抛荒的土地也可以带来好收益,我们的生活条件一下子好了很多。”受益村民刘先生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开心极了。

攻坚创富的“干劲”

20xx年,原杜庄、贺家、横安3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郑雷飞担任合并后的杜庄村党总支书记。上任后,她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建设项目,在峧头、台门购买了4间店面房岀租,每年店面房的出租收入有12万元。“现在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0万元。经济上去了,更能为群众办实事。”郑雷飞说。

此外,郑雷飞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带领杜庄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月老杜庄”文化品牌。每年举办的七夕活动都会吸引当地及周边地区青年男女参加,培育开发的乡村特色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一步步干出了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浪漫经济”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事业。

为民担当的“韧劲”

“群众的事是首要大事。”郑雷飞平常十分注重与村民沟通联系,建立了党员联户清单,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党员,实现村内党员和群众联系的全覆盖。

在抗击台风“利奇马”期间,郑雷飞率先带头组织党员干部转移受灾群众、清理受灾道路。在查看高危地段时,她摔伤手腕骨折仍坚持工作,履行一名党员干部对村民的承诺,得到杜庄村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有一次台风来了,我家住在低洼地带,郑书记带人帮我搬家具和生活物资,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真的很感谢她。”村民陈女士说。也就是在这一次防台工作中,郑雷飞带着村干部走在约60公分深的水洼地里帮助村民搬东西,尽全力帮助村民挽回损失,获得村民的认可。

“我要更加努力让村民奔向更和美的日子。”获评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后,郑雷飞表示,她要继续跟随党的步伐,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最基层,把杜庄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带领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3

张聪富同志出生于1965年8月,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担任黄坦镇培头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努力学习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在发展本村农业,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质,改善村级经济状况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抓学习,强素质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他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严格以三个代表的要求规范自己,以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认真领会并坚决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理政能力。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对全体党员定期进行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员会议,,坚持学习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坚持开展党员争先创优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

二、抓班子、强队伍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了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三、抓经济,促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促进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台阶,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他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文章,千方百计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他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是致富能手,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扶持发展养殖户。同时,他利用自己路熟门广的优势,当起全村群众的经济人,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业务服务,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2012年,他带领全村干部及广大村民积极打造畲乡风情园建设,新建停车场,拓宽培头公路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畲家农家乐建设,使培头村村容村貌大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四、关民生,体民情

时刻关注关心并深入本村所有三无、五保、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亲临现场,排查险情。春节期间,代表组织关心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家庭,对本村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任何矛盾上报不上交,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在他的影响下,村党员中形成了积极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党员的党性得到了提高,党员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张聪富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起了一个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

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4

蒙土养同志,男,46岁,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平乐县源头镇珠山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该同志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珠山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多次被平乐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多次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蒙土养同志为人勤劳诚实,乐于助人,敢做敢当,很受村民们的信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积极投入工作,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使村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和执行。在新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参合过程中,做到发动群众、积极宣传、家喻户晓,做到了人人了解新农合。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该同志能充分发挥好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带领珠山村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深入总结、讨论解决问题。学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到了镇党委的高度赞扬。

二、不断增强带领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在全镇各村中处于领先水平。

1珠山村委位于平乐县源头镇中心西部,辖5个自然村。共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756人,有劳力2569人,768户,全村总耕地面积4692亩,其中水田2860亩,旱地1800亩,粮食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发展经济主要以柑橙、马蹄、月柿、板粟为主。现种植早柑1682亩、马蹄457亩、月柿142亩、板粟216亩、其它杂果168亩。全村建沼气651座,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

蒙土养同志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努力带领群众走致富路,全面推进珠山村经济发展:

1、人均收入比上年增收3200元,主要依靠的是水果收入,今年中5、6、7月份的水果尤其是李子类水果收入,受到车辆限载运费提高,外地老板不来收购等因素影响而减少不少,但是中秋以后的水果,尤其是柑橙类水果随着宣传的加大,很多外地老板直接到地时收购,价格也有所提高,并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稳定价位,人均收入比上年增收了200元。

2、选准一条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里经过充分讨论,认为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产业不仅是本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经过多次比较及多次论证,决定明年早春进一步加大水果的种植,种植早柑和马蹄200亩以上。

3、提高人民群众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我村农业的竞争力。准备分别在珠山自然村建立了农产品销售协会以及水果蔬菜种植协会。通过农产品销售协会提高水果和蔬菜的流通质量。

三、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团结和带领村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蒙土养同志能够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村里的一些重大决定和决策,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村委会和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2决不私自定夺。在工作中,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和搭配,使得珠山村形成一股上下同心合力的力量,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能够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做群众工作,切实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蒙土养同志认真按上级要求,把各阶段的工作做好,结合村村实际,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把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列到议事日程,加以整解,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五、以身作则,带头廉洁自律,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蒙土养自当村干部以来,能够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依法行政,实现村务公开。带头将村干部的收入和支出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真正作到廉洁自律。

六、坚持开展科普活动,积极推广实用技术,推进科技致富;坚持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群众有安全感;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坚决制止封建迷信活动,村风民风良好。

蒙土养同志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无怨无悔,带领珠山村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他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可,面对荣誉和成绩他没有自满,更没有陶醉,反而以此为新地起点,立足工作岗位,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意义而工作不止,奋斗不息。

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5

李xx同志是一名在工作中勇于攻坚扛硬的年轻的“老”干部,主要负责浑南区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三述两评一建议”考评、 “一村一品一特色”示范点创建等多项重点工作。从3月13日开始,李xx一边推动完成本职工作,一边积极投身到浑南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初,他负责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研究制定下发监督检查方案、统筹协调人员分组、划分检查组责任分工等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李xx便第一时间下沉一线,加入监督检查组对全区各街道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过程中,他主动与商户、群众沟通,耐心细致的宣教、解释疫情防控政策,让大家能够发自内心遵守防疫规定。“咱们外卖骑手每天走街串巷,接触人多,在网点里摘口罩休息又造成人员聚集,疫情传播的风险太高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他总是直言不讳进行纠正。对于一些超市、饭店无视疫情防控政策,不采取登记、扫码、测温、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督促市场局、执法局、卫生局等部门推动整改,真正做到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在有效监督下,区内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当一天的监督检查完成,李xx的工作却还远没有结束,他回到办公室开始对各个监督检查组汇报的检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将发现的问题一一梳理,形成信息上报市纪委和区委督查室,并且及时反馈给属地街道和职能部门,对于一些典型问题直接提出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达成时效。忙完了防疫工作,还要加夜班完成负责的其他工作,待全部工作完成后,往往已是深夜。

抗疫最危险的时刻,我必须冲锋在前!

3月17日,沈阳全面启动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区里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区纪委监委选派李xx等20名纪检干部清晨6点到单位集合,为了不耽误上岗时间,他几乎一夜未睡,提前一小时就来到区政府指定地点待命。此次工作任务就是完成区内核酸样本及时转运工作,李xx一行人火线接受业务培训后就直奔检测采样主“战场”。

转送检测样本工作要求极其严格。不仅要按照规定穿戴防护服和防护面罩,每次交接样本要严格消杀,并且要确保样本密封性,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任何环节都容不得一丝马虎。为了避免穿脱防护服耽误时间,影响转运样本时效,李xx和转运组成员们几乎一天不喝水,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如厕次数,每餐吃饭就匆匆扒拉几口,嘴唇干裂出血也无暇顾及。一天下来,转运组成员每人平均要转运近十余趟,16小时连轴转,每到一个核酸检测点都要认真核对数据,严格按照要求装袋封箱,最后一次转运需要等到核酸检测完全结束后,因此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2点。“我们必须安全及时把样本送到位,绝不能耽误样本检测,我们其实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只要我们动作能再快一点,就能争取跑在病毒的前面。”李xx说,“后半夜气温零下十几度确实挺冷的,尽管只能眯三四个小时,可是闹钟一响,我还是会准时回到岗位上。”

群众安全危在旦夕,我必须挺身而出!

谁不牵挂自己的家人?可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只能选择舍弃小家,顾全大家。连续多天的奋战让李xx几乎无暇和家人见面,爱人作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也在为疫情防控忙碌着,只能留下上初中的女儿自己在家。“爸爸,您安心工作,不用担心我,我会在家认真上网课,成绩不会拉下的!您们早点把疫情赶跑,我们就能早一天重返校园!”看着微信上女儿的留言,李xx的眼角湿润了,“家人的支持给了我更大动力,我一定会坚持到疫情阻击战胜利的一天!”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一名共产党员,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简单的一句话,诠释了李xx同志讲政治、讲担当的思想站位和无私、无欲的家国情怀。

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6

xx,男,x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xx镇xx村党总支书记。自疫情爆发以来,xx同志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积极听从镇党委、政府号召,放弃休假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肩扛责任、顶住压力,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带头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面对疫情,他靠前指挥,带头落实落细防控举措。在防疫工作上,xx积极履行村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动村民组长及党员代表,对本村外出返乡人员,重点是湖北、武汉返乡人员地毯式逐户走访全面排查,认真询问基本信息并登记在册,排查出外出返乡人员x人,其中武汉返回x人。对居家整户隔离的湖北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亲属,主动为其代买药品、蔬菜等生活物资,在保证其生活质量的同时拉近了距离,通过多次微信连线做思想工作,安抚了紧张情绪,没有出现任何不稳定因素。面对疫情,他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宣传防控知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帮助村制作宣传牌x个,撰写宣传标语x条,在村民群、党员学习群、亲属群等网络群中发送官方疫情动态、防疫知识、防护措施等防疫信息x条;为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带头做到不串门走亲访友、不参与聚会聚餐,积极帮助群众疏导情绪、解答疑难点,并主动劝导群众不要聚众打麻将、打牌、唠嗑,引导群众信科学、听官宣,不聚会、不扎堆,不造谣、不传谣,切实稳定人心、树立信心,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贡献力量。面对疫情,他亮明身份,带头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义务、主动储备口罩、消毒液等相关防疫物资,并免费提供给村干部、村民代表、党代表等工作人员使用,做好工作场所和个人的防护,保证防疫中坚力量不受损。为解决村内无流动宣传车这个困难,主动无偿提供车辆给村防疫期间使用,在他的带动下,党员xx也提供了车辆,x辆宣传车让党的声音传遍xx。在防疫工作中,充分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作风,带头走访入户,带头在村值班,带头在卡值宿,带领村班子和党员先锋服务队站在防控疫情最前沿,让党旗在防控疫情一线高高飘扬。面对疫情,他不畏惧、不怕难、不退缩、勇向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当好疫情防控带头人。

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7

我们辛苦一点没关系,可能我们多做一点,老百姓就可以多方便一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总是这样说。为了帮拉祜群众算清账,他带领乡村干部,对全乡1012户建房农户进行摸底调查,进行图表合一的登记分析。再综合考虑经济、需求、适用等因素,帮助群众选定户型;在2014年7月南美乡南华村西山自然村山体滑坡时,他第一时间带领乡、村干部将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徒步运送到群众手中;精准扶贫启动后,他主动挂钩全乡最偏远困难的农户,帮助挂钩户理清脱贫思路。把做好拉祜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作为自己的家业来经营,这就是他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心声,拉祜族群众常说:梅书记就是尼喝斡祚摩(梅书记就是我们的领头人)。

作为乡党委班子的一班之长、少数民族乡的领头羊,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团结、顾大局,合力干事,积极主动与班子成员沟通,化解班子内部矛盾,维护班子团结稳定。任书记以来,他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方针和原则,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主动下沉,直面矛盾和问题。任职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他接访化解的各类矛盾纠纷达180余件,为南美乡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面对所谓的人情礼节、礼尚往来,人们都说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中,为了做工程,很多老板闻风而来,都想跟他套套近乎,却都吃了闭门羹。我们身在基层,面对面与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对我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我们党在基层的印象就是什么样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中学习上,他这样对其他班子成员说。

正是有这样一个了解民情、顺应民意、集中民智的领头人,使南美乡上下吹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号角,谱写出了拉祜山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现年48岁的李永军是沧源自治县勐省镇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自2007年上任以来,他心系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短短几年间,和平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变美了,村民富裕了,李永军一次又一次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群众信任贴心的致富带头人。

李永军深知村子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为此,他鼓励每位党员以身作则,积极发展甘蔗产业,并要求每名党员每年种植30亩甘蔗。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10674亩,产量6万吨,产值6425万元。为解决甘蔗运输问题,通过筹资60万元组建和平村运输队;他还积极对上对外协调,实施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等工程,规范原有的村集体土地,使村集体土地面积增加1000多亩,总面积达2600亩,并通过承包方式交予农户,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为调动组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村两委通过采用四议两公开办法,经全村95%的村民同意,在每个榨季从全村甘蔗产量中按照每吨1元的比例收取费用,作为组干部补贴,27名组干部经过考核均可获得补贴3600元,有效解决村组干部的待遇问题,2015年,对250亩村集体用地进行招商引资,由村两委统一管理,每年可获利4万元。通过盘活村集体经济,2007年村两委负债11万元,目前已积累存款190余万元。

李永军一直将村上的人饮问题记挂于心,通过实地考察,李永军带着村干部到市、县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建设资金110万元。并充分动员全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每天每组出10人,加上村组干部共105人,由李永军带队,钻山沟,宿野地,克服生活、施工的种种困难,历时4个月全面完成和平村人畜饮水工程。目前该工程惠及全村9个村民小组718户2536人,从根本上解决了和平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李永军通过种植甘蔗率先致富,成了村里的致富榜样,先富裕起来的李永军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他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他先后扶持5户农户发展甘蔗种植,如今,这5户农户的年收入也都在3万元以上。

2012年8月,李永军因长期劳累,突发急性胰腺炎。病愈回到家中,妻子劝他别干了,李永军说:我是群众选上来的,就要服务好群众。李永军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为忙村里的事务,他家里的农活全靠妻子一个人,因劳力不足,自家的甘蔗减产60多吨,他自己也放弃了运输业务,每年经济损失近8万元。但面对这些李永军只是淡淡地说,群众把我推选为村干部,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牺牲点自家的利益没有什么,再说好多村干部不都和我一样吗,希望的就是在任期里尽力为群众多办实事。

在李永军的带领下,和平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如今的和平村,一片片高优蔗园,一条条硬板路,一幢幢新民居,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新农村的温馨气息。2015年,和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44元,高出全镇人均收入近1000元。李永军也先后获得各项殊荣:2008年被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市委评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09年获沧源自治县十大农村致富能手;2010年被市委评为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获得临沧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茶王圣地锦秀村,是凤庆县小湾镇三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村党支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被定位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赵玉磊任镇党委书记后,就紧盯这一薄弱环节不放,强化外派学习和内部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强化硬件配套改善办公环境,一站式办公便捷服务党员群众,村党支部人心齐了、思路顺了,各项发展上来了,最终脱离了软弱涣散党组织行列,成为了凤庆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亮点。

移民工作之难人尽皆知。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移民工作的老移民,赵玉磊历经了小湾移民工作的各种困难。他始终倾尽全力维护移民利益、促进和谐稳定。2014年7月,由于部分群众对新老移民政策不理解,急于表达诉求,移民群众自发聚集设路障,要求党委、政府解决诉求问题,赵玉磊立即放下手中事情赶到现场。看到赵玉磊来了,群众更加激动,纷纷涌到他的身旁,把他紧紧围在中间。正值夏日,沿江公路气温近40度,赵玉磊尽管汗流浃背依然耐心解释,并郑重承诺:给我10天时间,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只要你们的诉求如实、合理,党委、政府一定为你们奔走。群众看着赵玉磊的态度和承诺,情绪逐渐平稳下来,一场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事后,赵玉磊到电厂和上级部门多方汇报协调,带着干部职工挨家挨户解疑释惑,答复群众疑问110多条,协调兑付各类资金700多万元,群众诉求问题在政策范围内得到了有效解决。移民群众说:有书记引路,我们何必堵路?他经常来下访,我们不必上访啦。

赵玉磊一心为移民寻求致富路,积极与华能小湾电厂协调对接,创新工作模式,寻求资金帮扶,于2014年成立了小湾镇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移民群众的方式,动员群众入股成为社员,年终实现分红30万元,入股社员实现工资+红利双丰收。移民群众感慨地说:赵书记让我们成为了squo;上班族squo;!

:

《2023年支书先进事迹材料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