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要事迹材料优质5篇
其实我在日常的工作或学习中,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事迹材料,大家在写事迹材料时一定要确保它的真实性,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检要事迹材料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检要事迹材料篇1
今年是踏上工作岗位整整__年余。____年,进入__卫生学校四年制的护理专业,开始了护理工作前的理论学习。虽然只是中专技校,但医学理论知识的复杂性,综合,广泛性仍是给了她很大的压力,刻苦、钻研、勤奋扎扎实实是她三年理论学习的写照,临床实习实践的一年。使她真正的爱上了护理这项职业。第一次在病人鼓励下静脉输液的成功,第一次面对病人痊愈时内心的满足,第一次看到绝症患者时,他们的无奈……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善良的女孩,真正的与这些人一起共同的感受着痛与乐,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着这些人,同时,充实着她自己。
于新世纪的开端,她带着满腔的自信,带着青春朝气,带着这份职业所给予的神圣使命来到市一院开始了职业生涯。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大家庭中,开始了她全新的生活。传染科、内科、手外科、外科、妇产科、icu、手术室,在其中轮转的每个小家网庭中,她都努力工作着,学习着,享受着工作所带给她的丰富多彩。在繁重琐碎的工作面前,微笑着忙碌;在连续频繁的三班倒面前,依然神采奕奕;在忍受痛苦折磨的患者面前,竭尽所能想病人所想,及病人所及,熟练各项技术操作,……以温柔体贴受到患者的赞誉“季度最佳护士”、“温馨护士”对年轻的她来说实很不简单。
是灾难的一年,却也是幸运的一年;是纷杂的一年,也是充实的一年;四月,非典挟着盛夏的炙热朝我们侵袭而来,它带给我们的.是灾难,却也带给我们团结;它带给我们死亡的威胁,却也带给我们生存的顽强。而一直默默工作的白衣战士,义不容辞的走向最前线,站在死亡线的最边缘,拯救着挣扎的在死亡线上的人,在死亡面前,他们铸起了一道坚韧的人墙!看着电视中坚强的同志,流泪了,她是多么的为战友自豪,为自己这份事业而自豪!于六月“非典”肆虐最严重的时刻,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积极请战亦踏入了那战斗的最前线与危险面对面!没有恐惧,没有犹豫,只有必胜的信念,她和战友们,和全市人民一起,将抗击非典之战划上了圆满句号!紧接着,七月,在非典胜利的欣喜仍存时,她接到了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对成功的通知,那一刻,惊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在组织领导的关心下,在父母亲的支持下,她义无返顾的开始了这次特殊的历程。十一月,当“中华造血干细胞库_分库”在建立分点的时候,她以第一批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队伍中去,不足半年的时间,就得到了初次配对成功的消息,对她及我们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礼物!这次历程经历了约四个月,而捐献的过程只有两天,但它所带给及患者的却是人生中的永恒。
从接到通知,到第二次配对采取血样,体检,术前准备,直至真正开始采集,这整个一系列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方方面面关心,省红十字会领导、市领导、局领导、院领导,以及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还有那么许许多多的陌生人,无一不在关注着她。给予热情的鼓励,使她更加信心百倍,让我们看到那份爱所给予人间的希望!在_医学院附属医院13楼血液科,24日上午,在这里她接受了第一针动员剂的注射,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准备工作。这针十分的痛、反应也很难受,她一声不吭地坚持着。一位的哥特意赶到_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门口来看。一位外地出差的同志找到,用手机为她拍摄,说要在手机上播放的捐髓义举。_省捐髓第一人耿森来了、正在医附院准备捐髓,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另一位女孩___来了、远在_的白血病康复病人___带着他的《我的求生传奇》也来了……他们都向竖起了大拇指。则用象征胜利的“v”形手势回赠他们的鼓励,面对如潮的赞誉微笑地回答:救死扶伤原本就是我——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况且捐献对自己的身体并没有任何影响,相反还多了个“亲人”。她同时将某企业捐赠给她用于保养身体的5000元钱请_红十字会转赠给不曾谋面的患者小弟弟。她说,虽然这点钱微不足道,杯水车薪,但却代表了她的心意,衷心希望患者弟弟能早日康复。从容的举动、充满爱心的言语博得了_各大媒体的高度赞扬,一位_同行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没想到一个看上去体质柔弱的小姑娘,在献髓之事上,竟如此从容,的微笑令他难忘。而患者的母亲接过这5000元钱激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跪在了面前,对她儿子捐血又捐钱的双倍付出实在是令这位母亲感动不已。
11月28日9点在卫生局___、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及父亲、好友的陪同下,微笑着走进医附院干细胞采集实验室。两支16号针头分别扎进的左右手臂,随着干细胞单采机的启动,的鲜血从右臂流出,进入一个密封的仪器中,经过分离,采集出干细胞后,再从左手回流到体内。整个过程进行了4个小时,参与循环血量近1升,相当于全身血液体外循环二圈半!就这样感受新生命诞生的艰难,而面对一批又一批的记者,她始终用微笑面对镜头,告诉媒体自己很好,___也一定会很好!后来据她爸爸讲,其实有一阵子她特别难受。因为早饭吃的少,肠胃不适,同时由于采集造血干细胞时出现的麻木和酸痛的必然反应,让这个从来没生过病的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难受和痛楚。然而她坚持着、微笑地坚持着保持平躺的姿势一动不动手脚已经麻木,疲倦乏力,直至结束。
而面对那么多的镜头,面对诸多的记者,面对外面的流言,她也曾彷徨过,也曾有所退却,不断地问自己:你所做的仅仅是你应该做的而又力所能及的一件事情,而现在那个被大肆宣传,那个淹没在鲜花、掌声中,那个被加上诸多荣誉的你还是你吗?那些是你应该得到的吗?
随着造血干细胞库志愿捐献者队伍的扩大,她渐渐释然。作为一个捐献者,将生命传递给另外一个人,把她和所有充满爱心的人所给予的爱,给予社会的希望,再次传递到身边更多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她的带动下身边的那些人会再次传递给他们身边的人,如此循环,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我们的社会将会充满着爱和希望!而对面那些荣誉,它们是鞭策及我们大家的动力,是爱的印证,它们代表的只是过去,但他们却让我看到美好的未来!
让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让更为自己的职业自豪,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希望无处不在。以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加入爱心的行列,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个社会!
检要事迹材料篇2
学会感恩是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健康的学生,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品德高尚的人。为了配合感恩教育活动,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
一、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蓄情
我们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孩子们把童年生活中父母、老师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使孩子们瞬间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孩子们在反刍生活的同时,还把父母为培育子女成长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罗列出来。在算算、想想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却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爱!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
我们还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演讲朗诵比赛、黑板报、手抄报比赛等。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学生们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释放出学生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二、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学生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学生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让学生们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他们还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去进步的喜讯、成功的喜悦。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学校还专门发出一份致全体家长的公开信,希望家长们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参加感恩活动,多给学生赞赏和鼓励,多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知恩报恩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做孩子的榜样,孝敬长辈,心存博爱,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爱心捐助等。
三、构建课堂阵地,让学生在文化中熏陶
德育教育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文内容,进行感恩题材小对话,小品表演,写感恩题材小作文。
总之,感恩的主题是永恒的,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培育者的我们,肩负着重担。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一孩子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让人文的光彩照亮校园,让真情充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让可爱的校园奏响和谐的强音。
检要事迹材料篇3
在苗乡侗寨的公安交管工作战线上,常年活跃着一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辅警,他们积极参与交通事故处理、秩序维护、交通安全宣传、车驾管业务……和交通民警一样顶严寒,冒酷署,风里来,雨里去,用青春和汗水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平安的交通环境默默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唐光新就是这群优秀辅警的其中之一。
妻子因他会写作而嫁给他,又因他只会写作而离开他
1973年4月,唐光新出生于黔东南州雷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干过多种行业,阅历丰富,而这些经历也练就了他捕捉新闻线索的独特眼光。2005年3月,他怀着对警察这个职业的崇敬之情,走进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当上一名辅警,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唐光新的妻子是位广西姑娘,当初,经常在报刊上读到他的文章,对他十分崇拜。最终,不顾父母的反对,不远千里从广西来的贵州嫁给了他。
那时,唐光新刚进交警支队当辅警,工资才600多元,扣完各种保险后,领到手的才400多元,他妻子又没工作,400多元还养妻儿,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贫困,老婆劝他:改行吧,搞建筑都比当辅警强!他不肯,试图通过多写稿拿稿费养家,但现行的稿费又哪能养得起家?
有一次,他和妻子在街头摆摊,他借口上厕所,却偷偷跑回办公室写稿;每天晚上,他饭碗一丢,就钻进办公室写作,一呆就是深夜;双休日,他背起相机出去找新闻,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陪过妻儿。开始,妻子对他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但时间长了,怨气总会多起来。最终,妻子带着儿子回了广西,离他而去!
人,可以丢掉一些珍贵的东西,但要是让他丢掉兴趣和爱好那是很难的。妻儿走了,但他还是痴心不改,仍日夜坚持写搞投稿。如今,与唐光新一起进到交警工作的好多辅警因待遇等方面原因,走了一批又批,而他却没有因为待遇低、家庭困难放弃心爱的工作,仍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奉献着、收获着,一干就是10年。
10年加班1000夜,8000稿件赞交警弘扬正能量
那时,支队机关的电脑还不普及,宣传科里只有两台公安内网电脑,没有互联网,而发稿得通过电子邮箱发送。整个支队机关只有支队办公室安装了互联网计算机。上班时,唐光新偶尔到支队办公室借用他们的电脑发稿,到晚上或周末,支队办公室无人加班,稿子就无法发送了。写好稿,得及时发送,不然稿子就白写了。唐光新想到了网吧,于是,他利用白天上班时间将稿子写好,晚上到网吧发稿。
后来,支队专门为他安装了电脑,这下,他写稿更勤了。白天,为了解基层交警的工作、生活状况,他经常深入一线,交警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事迹,时常让他感动不已。晚上,在支队办公大楼6楼,经常有一间办公室在亮着灯,那是他在加班敖夜写稿,把对基层交警点点滴滴的感动记录下来。他的好多稿子都是利用周末或晚上加班加点写出来的。每年他有100多个晚上在加班,双休日几乎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有时,面对电脑写稿时间长了,眼睛痛得厉害,他就往眼睛里滴几滴眼药水,又继续写稿,他常常废寝忘食地奋笔疾书,一篇又一篇内容扎实的报道在他的笔下完成。曾有朋友问他:辅警工资那么低,那么拼命干嘛?他说:民警们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业绩,我能用笔宣传出去,感到无比荣幸。
黔东南州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自2012年1月1日成立以来,负责人蒙培林组织民警自力更生,发扬南泥湾精神,积极开展警营文化建设,不到两年多的时间,打造出了黔东南苗乡侗寨交警系统的一支文化奇葩、一块亮丽品牌,得到了省领导、省公安厅、州公安局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唐光新得知这一新闻线索后,在支队政委的带领下,亲自到六中队驻地,通过与上路的民警执勤、下地,和民警一起劳动,和民警一起采摘蔬菜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在交谈中倾听民警的心声,收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一篇5000多字的《苗乡侗寨有支南泥湾警队----黔东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警营文化建设纪实》长篇通讯。《人民公安报》、《道路交通管理》、《法制生活报》、《贵阳晚报》、《贵州公安》、《贵州安全生产》、《黔东南日报》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图文并茂地进行了转载。在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下,蒙培林荣立个人一等功,入围贵州省第三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候选人,他带领的队伍被推荐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被誉为苗乡侗寨的南泥湾警队。去年,他被评为中国好交警称号,贵州省仅此一名。
10年来,唐光新笔耕不辍,推出《大山深处的交警中队》、《中国好交警蒙培林》等十多名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道路交通管理》、人民网、光明网、中国警察网等各级媒体发表各类交管稿件8000多篇;编写、整理的1500条工作信息被公安部交管局、总队和支队采用。《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法制生活报》等媒体曾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新闻是我的追求,我愿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公安交管的宣传事业
在支队机关,唐光新是有名的大忙人,每天一上班,他就会浏览各大电子版报刊和网站,统计稿件被采用情况。接着,开始写稿发稿,编写工作信息简报;写稿之余还一边通过qq、微信和大队的宣传民(辅)警交流,给他们传授写稿投稿经验,还经常抽出时间来帮助他们修改稿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每年,支队举办宣传民(辅)警新闻写作培训,除邀请报社编辑记者到场授课外,还安排他上课。我们除了邀请编辑老师给你们讲课外,还特意安排宣传科唐光新给大家上新闻写作课。支队政委刘贵荣在2014年全州交警系统宣传民警业务培训开班典礼上如是说,这也是对唐光新多年为交警外宣传工作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
此外,唐光新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办好宣传之窗网页,将多年来的写稿心得整理成文章发布在网页上,让民警分享,让他们共同提高、进步。2008年以来,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因对外宣传工作成绩突出,被黔东南州公安局记集体三等功5次,支队宣传科记三等功3次。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对外宣传工作年年走在全省前列。
十年,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是短暂在一瞬,但十年对唐光新来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才能体会得到。如今,他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爱人和儿子十分支持他写作。去年,省交警总队要调他去总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去。
新闻写作是我的事业,是我的追求,我甘守清贫,愿把我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黔东南公安交管的宣传事业,只要工作需要,就是成不了正式民警,也要向他们看齐,做一名优秀的辅警。唐光新如是说。
十年来,他的工作有目共睹,十多次被公安部、州公安局、交警支队评为宣传先进个人;20次被各级新闻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几十篇新闻作品获奖入集;多次被支队评为优秀辅警。
虽然写稿是一件寂寞的事,但唐光新用他手中的笔扎实践行了squo;宣传也是战斗力squo;的思想。将继续坚持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做下去,为树立黔东南州交警形象、宣传黔东南交通管理经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检要事迹材料篇4
男,1956年生,入党。该同志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经济嗅觉和创新水平,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怀揣远大理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一、为乡亲艰难创业,一心帮邻致富。
1982年,他开始搞私营运输,通过几年的辛苦打拼,自己积累了一定资金。在跑运输过程中,发现农村新兴的养殖厂比较多,但鸡饲料比较紧缺,农民买饲料不知道真假,有时花冤枉钱,上当受骗之事时有发生,为此,他决心自己建立饲料厂,为村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好饲料。,他通过多方协调资金,筹集600万元建立起了华明饲料厂,华明饲料占地10亩,拥有职工40余人,每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华明饲料生产的优质饲料能够供应本地20余个村,100余户养殖户,为养殖户年节省资金10余万元。
二、为梦想致力创新,使诚信深入人心。
他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如不创新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达到邻里共同致富的梦想,他多次聘请潍坊、龙口等技术人员完善公司技术创新,邀请了部分养殖户作为公司的顾问,随时为厂家的.发展提供反馈信息。他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不因客户欠债欠债而不与发货,并多次给予困难养殖户与无私帮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全体养殖户都富起来,共同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使群众尽快脱离贫困边缘,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他的付出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为乡亲再次创业,勇担商业风险。
华明饲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原料,给村民解决了不少困难,但现在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因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鸡苗价格上涨较快,养殖户感觉资金压力较大,并且利润空间压缩的很小,很多养殖户纷纷改行,养殖大棚闲而不用,杨富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又经过多次参观、学习、考察、交流,与其他有志之士通过贷款、筹借筹方式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于成立了盛国畜牧有限公司,占地62亩,专门从事孵化产业,现正在建设中,预计夏便可投产运营,将更好的为民解忧。
四、为理想不断学习,道德文明永相传
同志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在公司内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种党报、科技杂志、文学信息等刊物及报纸,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提高员工素质。华明饲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职工从来未发生过打架、斗殴,甚至不文明的行为都很少出现,并且每位职工在村里渐渐都成了孝子、孝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真是民间一大奇迹。
五、为明天继续奋斗,公益事业常放心间。
他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用低成本吸引客户,用高质量赢来客户,他满怀信心的说“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为了更好的带动客户致富,为了更好的赢得支持,我们下一步将成立无棣华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鸡苗、饲料、养殖、宰杀一条龙服务。”发展宰杀业也是为养殖户提供销路问题,此心可见一斑。
杨富国同志创业已有28个春秋,他一直以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目标为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奉献,修路、建桥、治病、救灾等社会捐款已记不清,至少已10余万元。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典范,是企业家学习的楷模,是村民道德的榜样。
检要事迹材料篇5
xx年,罕见的雪凝灾害席卷贵州,毕节地区黔西县受灾严重。由于连日凝冰造成黔西县物资流通主动脉断绝,全县燃油即将耗尽。1月29日,xx奉命参加了从贵阳护送燃油至黔西的任务。为保证护送任务的圆满完成,xx带领全班人员反复检查车辆器材,安装好防冰设施,踏上了送油的征程。由于连日的小雨,道路上凝冰厚达5厘米。送油队伍的车辆,全是自重8吨以上的重车,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事故。下午7时35分,天色已暗,运输车队驶入六广河大桥,一辆油罐车忽然打滑,车体悬在100余米深的河谷之上。眼见情况危急,xx立即跳下车,寻找处置办法。由于车辆刹停的位置离桥边太近,没有留下处置的空间,xx用安全绳作为保护,半边身体吊在百米深的河谷之上为打滑车辆重新安装防滑链,凿开冰雪,铺设垫木。经过1个小时的努力,打滑车辆成功驶离险地。此次送油任务,一共历时10小时,终于将155吨燃油安全运达黔西县。此后,xx又两度主动请缨,再次参加“护油”任务,共护送油料75吨,极大程度的保障受灾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
xx年,百年一遇的旱灾席卷贵州,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严重短缺。灾情发生后,xx第一时间参加了毕节支队“红水桶”抗旱救灾突击队,驾驶着大功率的消防水罐车行驶在乌蒙山区蜿蜒陡峭的山路上为群众送水。在所有的送水地点中,数毕节市七星关区梨树镇道路最难走,送水最困难,梨树镇地处偏远,道路崎岖,最偏远处车辆甚至无法到达。但当了解到当地多名老人已经多日无水可用的情况后,xx二话不说,立即前往送水,誓要马上解决老人们的用水问题。消防车能走的路到了头,他就向当地群众借来摩托车载着水继续前行,摩托车走的路也到了头,他就用肩膀扛起50斤重的“红水桶”徒步前进,鼓着劲,咬着牙,不断地变换方式接力送水,直到将水送到受灾老人们的家中。旱灾期间,xx驾驶消防车共行驶了400余公里,为老百姓送水800余吨,2万多群众用上了消防部队送来的.“救急水”。
xx年,毕节市威宁县遭受罕见的低温雨雪凝冻天气,xx接到支队命令,连夜驰援受灾严重的威宁县。从1月26日至29日,xx和他的战友们在海拔2200米的贵州屋脊之上连续奋战4个昼夜,打通了“威六”公路梅花山段和威宁县炉山镇至雪山镇2条运煤主干线,设立了29个便民送水点,保障了城关、金钟、小海和盐仓4个乡镇的生活用水,为散布在深山的80户受灾群众运送和发放燃煤4吨,撒盐共计12吨,疏通道路200余公里,疏散滞留车辆150余辆,疏散滞留群众1000余人,护送燃煤2400余吨,送水42车次、送水336吨、惠及群众7万余人,走贫访困80户,运送和发放燃煤4吨、大米3600斤、食用油160桶、衣物棉被100余件,圆满完成了赴威宁县“抗凝冻、保民生”增援任务。在道路上,看得最多的就是司机们对连夜奋战的消防官兵竖起的大拇指,在走访中,听得最多的就是老百姓对消防部队的赞扬,那一声声帮助后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