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员的事迹材料范文5篇

时间:2023-08-30 15:03:11 分类:党建工作

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相当熟知,大家怎么来写事迹材料呢,事迹材料的写作内容一定要写出这个人物的主要事迹,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村党员的事迹材料范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村党员的事迹材料范文5篇

村党员的事迹材料范文篇1

贾敬远,男,1991年1月生,汉族,20xx年10月加入党,20xx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同年7月至20xx年3月在我校学工处工作,至今任校长办公室正科级秘书。在工作和生活中,该同志能够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基础,真心待人,用心做事,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勤于学习,思想素质较高

贾敬远同志立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该同志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积极领会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的科学内涵。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同志能够积极学习,自觉查找不足,整改提高。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该同志自觉加强办公室工作、文秘工作、公文处理、公文写作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参加了省委党校第七期办公室秘书岗位培训班。目前,该同志已获得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二、敬业爱岗,工作成效显著

贾敬远同志在学工处、党委宣传部工作期间,能够全心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理论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不计得失,工作成绩显著,在20xx年、20xx年的民主测评中,两度被评为校级优秀。

20xx年4月,该同志调至校长办公室任正科级秘书,主要承担文稿撰写、行政发文初审等工作,任务相对繁重。工作中,该同志始终任劳任怨,自我加压,尽职尽责,拼搏进取,努力使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在文稿撰写工作方面:该同志能够虚心学习、善于总结,对重要文稿的起草能够做到注重全局性、科学性和超前性,力求做到文稿的思想内容贯彻学校精神,体现领导意图。对于每一次文稿撰写任务,该同志都能够认真对待,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时间,按时、保质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一年多来,参与撰写了学生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校长讲话、校长新年献词、二届三次教代会报告、干部大会校长讲话、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等30余篇、近20万字的文字材料。在行政发文初审工作方面:该同志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把好文件出口关,对每一份文件的发文文种、发文内容、格式等逐一审核,确保无疏漏,保证学校文件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今年5月1日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行以来,该同志能够及时通过网络系统处理文件,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能够迅速呈送办公室领导复核,提高工作效率。在调研工作方面:该同志随调研组一起就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附属医院体制机制等专题赴兄弟高校开展调研,并形成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另外,对于交办的各项临时的工作,该同志都能出色完成。

三、任劳任怨,工作作风踏实

该同志牢记党的宗旨,面对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工作作风踏实。从事文秘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有时为赶写材料通宵达旦,有时甚至放弃假期与家人团聚。20xx年寒假期间,贾敬远同志将刚出生14天的小孩送回了老家,春节之后初七就赶到学校,参与起草二届三次教代会校长报告,并根据校党委常委会议精神、领导的要求反复修改,直至开会前一天定稿,圆满完成了任务。该同志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在日常工作中,贾敬远同志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热情服务基层、服务师生,受到机关部门和基层学院的称赞。

贾敬远同志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始终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时时处处以一个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务实作风、廉洁品格和奉献精神影响和带动着周围同事,树立了一名党员的良好形象。

村党员的事迹材料范文篇2

老党员__,男,1934年6月出生,现年80岁,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达55年,__乡__村__组人,曾担任__乡__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配合支持乡党委、政府及__村上工作,模范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在各方面积极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受到党内外群众的一致好评,曾多次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是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该同志平时特别注意政治时事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是在担任__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以身示范,带头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时期大报告,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并在村委会和支部大会上积极宣传、交流心得体会。同时,该同志积极进行义务法律宣传和咨询,热诚地为附近村民服务,不厌其烦地向前来咨询的人员解答问题,而且化解了个别人可能采取的过激行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是扎实工作,任劳任怨

该同志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充分调动全组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大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该同志在党支部工作中,发扬优良的民主作风,经常与支委会成员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交流支部情况,积极团结支委会一班人共同做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大小事情都要同委员们一起研究决定。对上级来文和工作会议精神都及时传达,并认真贯彻执行。

该同志积极领导村组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筹集修路资金,为__组义务修路10公里(__边-新公路),极大地满足了__组及周边200多户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道路修通后,该同志还主动担负起道路的义务养护工作,不求任何回报。为此,全村群众称赞他真是村民的贴心人、共产党员的好代表。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同志心系农民工作,在很难做通群众工作时,他充分利用早晚时间,挨家挨户地做好每户的思想工作,使所在组的新农村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受到干部和群众一致称赞。

三是发挥余热,建言献策

该同志退休后,还一如既往的关心农村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充分发挥老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为农村发展建言献策。在每年召开的党员大会上能积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进一步做好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的建议等,受到村两委班子的重视,有些合理的建议也得到了解决,一些工作得到了加强。

农村的发展建设离不开这些老干部的支持,每每村民有什么事,他都能及时地反馈给村干部,使很多事情都能及时的处理解决。该同志是__组的老干部,对该组情况非常了解,有时村干部在开展工作时,有的村民不在家或不配合的,找到__同志帮忙,他都会积极联系,协助村干部做好工作,为村干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多方便。

__同志,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他“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不求名利,为农村发展建设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直都保留在群众的心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平凡中创造着美丽人生,不愧为为民服务的好党员,党和群众的架桥人。

村党员的事迹材料范文篇3

我叫代玉英,32岁,中国共产党员、1998年毕业于包头师范学校,现于蒙古族小学任教,做为一名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我所热爱的事业上;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热心,全部默默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优秀共产党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为您提供)行"三个代表"。工作中,曾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幼儿教师、市级师德先进个人、市级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幼儿教师、县级各项活动先进个人、县级骨干教师、县级教学能手、县级十佳师德教师、园级优秀教师、园级优秀班主任 的称号。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我还多次代表幼儿园参加县、市的公开教学活动,我所讲的课分别荣获县、市级一、二等奖。诸多荣誉的取得代表着我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年轻的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模范带头作用。现将近几年工作事迹介绍如下:

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和党的要求保持一致,规范个人的言行,紧密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让自己的思想行动和组织保持一致,处处起模范作用。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体现一块砖的精神。记得9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即,县团委要我园出一个舞蹈,当时因为杨老师回了老家,所以缺了一个演员。这时领导找到了我,我没做任何考虑,在排练时间短,舞蹈难度大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有一次,在去年十月一之前,我已经买好了回山东的车票。可是园长一声令下:30号晚上有演出,我立刻退掉了车票,投入到了排练中。

还有在刚结婚不久,由于意外我突然怀孕了,但为了不耽误工作,我不想要这个孩子,最后还是把孩子做掉了。可是我心里放不下我的工作、我的孩子们,所以在做完人流后,我没向领导请假,在三月刺骨的春风中,坚持来到了单位。最后郝园长知道了,非常生气地把我送回了家。可我在家还是惦记着班级、惦记着我的孩子们,半个月的假期我在家只待了五天就上班了。而在以往的工作中,只要我可以坚持在岗位上,我就不会请假。结婚时,我没占用工作时间筹备婚礼;临产时,我坚持到临产的前一天才请假休息;工作时,我事事抢在先,提前完成任务。为了这,有人说我傻,有人说我贱。可我自己不这样认为,我只知道做人、做事要对的起良心,而我要对的起我的孩子们。同时我也知道:能力有限,努力无限这句话。

二、关爱幼儿、家长信赖

一个人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做老师,特别是做一个幼儿教师要想教好每一个孩子,得到每一个家长的认可,那就更难了,通过十多年的一线工作让我明白了,师幼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要以心换心。

记得在1999年我收了一个小小班,班中孩子平均年龄不到两岁半,当时班级中有个叫乐乐的孩子,她走路还东摇西晃的,我们怕她摔倒,就时刻跟着她,由于这是她第一次来园对一切事物都好奇,所以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玩,这样一天下来,她是很开心,我们却爬不起来了,最让人头疼的是:她白天在活动的时间还好,可是到了中午睡觉的时候就会哭闹不止,因为全体小朋友上床睡觉了,没人和她玩了,为了安抚她,我们就抱着她满地走,只有这样她才能入睡,可是睡着了也放不下,轻轻一动就醒了,所以我们只能一手抱着她一手写教案,这样两个小时下来我的胳膊都麻木了。现在她已经上了小学,可是还经常回来看我,给我写信,向我汇报学习情况。这就是爱的延续,让我体验着收获的快乐,我用我的爱心浇灌了他们,他们也用行动回报了我。这就是幼教的魅力,如同温煦的天空,给我带来了感动和欢愉。所以说真心实意的爱学生,对他们进行情感的教育,是他们成长所需的绿肥。

三、爱心助教、爱满人间

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偶尔的爱让我在工作中不计得失,不懈的钻研。我始终坚信:扎实的业务基础是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必要保证。除了参加园里组织的业务学习以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专业知识。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采用最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我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制作课件,由于没有基础,一切从零开始,白天上班没时间,只有晚上坐在电脑前,进行制作,最后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作出了一套课件,并参加了市里的课件比赛,荣获一等奖。这段时间我知道了,只有努力学习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我做每一件事,我的心、我的行动都想着幼儿园、想着孩子们。本学期我班的孩子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学期。他们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乐,学有所获,为他们上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每一节课都精心的准备。我还根据当今的实事进行选材,对幼儿进行爱心的培养。例如:我通过年前的一场雪灾,选择爱在天地间这一主题活动,通过这个主题活动,教育幼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仁爱之心,自觉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让幼儿了解爱,懂得爱。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尊重他人的劳动;也让他们感悟到真情回报,从而增强幼儿社会责任感、培养幼儿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我还带领孩子们来到了哈哈福老年公寓,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特殊方式----表演节目、与老人同乐,来教育幼儿关爱老人、尊敬老人。而在这一主题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5、12四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牵动着中华13亿儿女的心,也牵动着我们班每一个孩子的心,孩子们纷纷要求为灾区的同龄伙伴捐款。他们不向父母要一分钱,而是从储蓄罐里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捐出了多灾区人们的一片爱心。在工作中、在教学中我用我的爱心感染着我身边的孩子们;我把爱传递给了我周围的孩子们。我用我的青春谱写着爱的乐章。

我就是这样不断地为幼教事业奉献着我的青春,我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了我所热爱的幼儿教育事业;我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幼教事业的沃土上。我知道我是一名平凡幼儿教师,但我愿意把我的真诚、我的爱心全部奉献给我所热爱的幼儿教育事业。

村党员的事迹材料范文篇4

你们问我当年为什么要修这条路?见到斯时候,他正坐在巴拉村老家的长条凳上,点起的火塘映照着他黝黑的脸庞。他说:到了这儿,你们就会找到答案。

位于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的巴拉村,坐落在巴拉格宗雪山脚下。佛塔、雪山、冰川、湖泊……这个旷世秘境隐匿在与世隔绝的峡谷深处。穿过壁立千仞的峡谷,道路的尽头就是斯家乡——巴拉村。

13岁,斯从这片大山闯了出去。35岁,他带着打拼赚来的数千万元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修路之旅。出去的那一天,我就想着一定要回来,为家乡修宽敞的公路。斯说。

羊肠小道走出的大山之子

9岁以前没穿过鞋子,光着脚板跟大人去打猎。在斯记忆中,过去的村民耕地很少,只能种些玉米、青稞,粮食不够吃,还要靠打猎和挖野菜充饥。村里没有公路、没有电,更没有商店,就算是生活宽裕点的人家,家里最值钱的也就一只装电池的手电筒。

在通公路以前,村民出行只能走一条从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仅1米左右宽的羊肠小道,从村子里走到香格里拉县城,要足足5天,有的村民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

11岁那年,斯跟着父亲第一次到了香格里拉县城,县城里的石板路、奔驰着的汽车、城里晚上的电灯……这一切看得斯惊呆了。要是能有一条这样的公路与家里相通那该多好啊。修路的梦想在斯心里悄然产生。

我是个倔强的人。按捺不住内心对外面世界的向往,13岁的斯不顾父亲的反对与劝阻,一个人怀揣着35元,沿着那仅一米宽的羊肠小道走了30多公里,走出大山峡谷,走出香格里拉。

他在修路工地上卖过苦力,在木材加工厂做过工人。从摆摊零售到批发代理,斯开办了迪庆州第一家五金机械门市部、第一家火锅城,积累了数千万元资产,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成功并不能让斯感到满足,在他的心里,始终惦念着那个遥远的被大山环抱的家乡。我的家乡是世人向往的神圣净土,风景绝美,怎么能守着squo;金饭碗squo;饿肚子。我要修一条公路、建一个公园,把巴拉格宗的美展现给世人。1998年,斯回到家乡,开始筹备修路。

从富翁到负翁的商人

你要是能修成这条路,我们给你磕长头。当斯决定倾其所有,修筑一条从214国道通往巴拉村的公路时,没想到遭到的第一波阻力来自本村的村民。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修出一条公路,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前来勘测的工程队也知难而退。

想做的事情就会用生命去做好。悬崖峭壁没有把斯吓倒,亲朋好友的阻力也没有让他退却,因为他坚信,这段30多公里长、连接周边4个藏族村落的天路,将会是带领大家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为了勘探线路,让公路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斯不知道在峡谷深处泡了多少个日夜,摸索90度急弯公路的修路技巧,亲自测量、设计了多处险峻弯道……20xx年9月,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破轰鸣,35公里的盘山公路开始动工。

修到14公里的时候就没钱了。回忆起修路时捉襟见肘的日子,斯笑得有些苦涩。为了弥补资金缺口,斯一咬牙,卖了经营多年的餐饮企业、卖了五金机械门市部,亲朋借不到了就找小额贷款公司,几年的修路不仅耗尽了斯积蓄,还让他背上了巨额的债务。

20xx年元旦,汽车开到了村口,村里的路通了、电通了、网通了,老人们好奇地反复开关电灯,年轻人滔滔不绝地用电话聊天……公路的修通结束了这里过去只能靠羊肠小道通行的历史,将通往香格里拉县城5天的长途跋涉缩短到1个半小时。

雪山上飘扬着党旗

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斯把景区的工程分包给村民,还出资将生活在高海拔山坡上的全村14户村民陆续搬迁到冈曲河畔。

20xx年8月28日和8月31日,香格里拉接连发生5.1级和5.9级地震,景区的公路大部分被塌方掩埋或被落石砸毁,电力、通讯全部中断,景区成为孤岛,村民、景区职工及50多名游客共400余人被困。

正在昆明出差的斯得知消息,立即赶回了巴拉格宗。景区的路中断了,斯就徒步进去。路不在了没关系,人在,路就在。斯说。

余震不断,位于峡谷深处的景区十分危险,斯再一次站了出来。我是党支部书记,党员们站出来,带领大家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斯临危不乱,立即在景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指挥大家一边撤离,一边组织抢通公路,9月5日,抢修便道打通,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他让我们把党旗竖立起来,跟着他走。景区员工格桑次仁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那个时候,跟着党支书走,觉得特别的安全。

如今,景区的灾后重建已经基本完成。走进巴拉格宗大峡谷,在景区的接待中心,依然可以看到那面党旗高高飘扬。有了这面旗帜,就有了号召力。面对未来,斯充满了信心。

村党员的事迹材料范文篇5

太行山作证--他一心让这里的父老乡亲都富起来

内丘县岗底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们的李老师了!

--李老师是我们村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岗底的今天。李保国20xx年的老朋友、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话间掉下了眼泪。4月6日中午,我们还在一起谋划岗底的美丽生态大花园建设,探讨苹果深加工项目……

平山县李家庄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们的李老师了!

--这是民俗一条街、休闲广场、观景平台,这是樱桃、红树莓产业园……4月12日上午,站在村庄规划图前,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彦难掩悲痛。没想到,产业刚刚起步,给俺村做规划的李保国教授却永远地走了……

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们的李老师了!

--原定4月14日李保国到干沟村指导国光森林文化观光园建设,这是他生前帮扶的最后一个项目。4月8日晚上,我还就苹果树苗的事向李老师电话咨询……省委宣传部驻村干部、干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鸿颇哽咽着说。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们眼含泪水。

在李保国离去后的两天里,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淳厚的乡音:李老师啥时来俺们村作指导啊?那些深山里不知噩耗的农民兄弟,还在期盼着他的帮助。

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架子,是个农民教授。

--他穿不讲究、吃不挑剔,像农民。

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李保国和农民没啥两样。

李老师穿的衣服还没有一些农民的好。有人说他不会讲究,开始我也这样认为。杨双牛讲到,一次下地,李保国的衣服被树枝划了个口子,我想给他换件新衣服,问他穿多大号。他说squo;你省点心吧,你把我打扮成上讲堂的教授模样,我咋和农民打交道?squo;我问这有关系吗?他说squo;农民不认可你这个人,技术传授就会打折扣。squo;

--他说话直白、通俗易懂,像农民。

给农民讲课,不能把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那一套搬来,得把你的技术变成农民能理解的、能记住的、能做到的东西。李保国常说。

教农民疏花,他讲得很形象:一棵果树所供给的营养有一定的限量,打个比方,10个馒头10个人吃,一人只能吃一个,谁也吃不饱。如果10个馒头5个人吃,一个人就能吃两个,大家都能吃得饱。

教农民剪枝,他总结的口诀朗朗上口、简单易记:去掉直立条,不留扇子面见枝拉下垂,去枝就留橛……

赞皇县寺峪村有上千亩苹果园,产量一直上不去。村里请一位专家来讲修剪技术,讲了一天,名词术语一大堆,农民听得直挠头。后来李保国去讲课,只教大家认识两种枝,一种是结果枝,一种是不结果枝,半个小时讲完。乡亲们高兴地说:原来这么简单!

他常说:一个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坚,力量也有限。我要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squo;三农squo;的有用之才。

30多年来,李保国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

在这种手把手、肩并肩的实践教育中,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

学生汤轶伟,在读研究生阶段进行了核桃树枝条伤流规律研究。以前核桃树都是冬季修剪,但这样刀口容易流失养分。在李保国的指导下,汤轶伟经过上千次实验,颠覆了冬季修剪的传统做法,将剪枝时间确定在春季发芽前的20天以内,避免了因剪枝时间不当造成营养流失。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写进了教科书。

学生史薪钰,在平山县葫芦峪的山地开发中,从事坡面结构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在李保国的指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当年治理、当年坡面稳定的效果。目前,史薪钰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广。

保国是跟随河北农大squo;太行山道路squo;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深深懂得实践对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性。李保国的大学同学、河北农大校长王志刚说。

为了让李保国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太行山区,河北农大为他的课题组建设了3个专用实验室,并配备了全新的科研设备,学院的综合实验室也优先保证他的研究生使用。

只有深入生产一线,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李保国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指导性强,倍受学生推崇。

他一直都上着本科生的课,我说你实在忙不过来就象征性地上几次课,剩下的给年轻老师分分。他坚决不同意,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使学生热爱农林专业。河北农大林学院党委书记卢振启说。

李保国带的硕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在学生眼里,李老师的严是出了名的。

李保国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入学,就会收到一张学习任务清单:第一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第二学期开始在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完成实验并写出研究报告……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间表。20xx年他的一个硕士生因为前期准备不认真,被要求寒假留在学校写毕业论文,直到大年三十写完才回家。

学生赵志磊记得,20xx年那会儿,刚开始使用电脑,一些学生写论文时在电脑上复制抄袭。李老师严厉地批评他们说,要走正道,不要耍小聪明。

学生郝梁丞记得,跟李保国做课题时,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被他训哭过。写实验记录、计划的笔,李老师一直要求我们必须用铅笔。因为相比中性笔,铅笔字保存时间更长。一旦发现我们没用铅笔写,他会马上撕掉。

学生李迎超记得,实习期间,李保国带他们学习核桃嫁接,有一次李保国问李迎超你今天嫁接了多少棵?李迎超回答说嫁接了100棵。李保国摇摇头说农民们每天都能嫁接500棵!在李保国的督促下,后来李迎超每天嫁接核桃树能达到1000棵。

在学生眼里,李老师的慈也是出了名的。

学生顾玉红忘不了,20xx年,为了方便她写毕业论文,李保国专门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借给她用。那时候笔记本电脑还不普及,李保国的儿子李东奇当时还小,自己想玩电脑,对此还挺有意见,觉得爸爸太偏心了。

学生郭芳忘不了,4月4日见了李保国最后一面。吃饭的时候,李老师特意把我拉到身边坐,悄悄问我找对象了没有,鼓励我遇到喜欢的就去追。

斯人虽逝,李保国却用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本最有价值的教科书,诠释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担当和追求,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学好本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

太行山作证--他甘当拼命三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前几天我还劝他说,苹果树正开花,要不在岗底村住几天,指导指导果农,捎带休息休息。他一口回绝squo;我哪有时间?squo;

面对我们,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泪水涟涟。如果知道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我一定不会这么由着他、顺着他。

年前的一次采访中,李保国曾说,他有三个家,一个是永久的,在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临时的,在几个主要帮扶基地;一个是流动的,在他那辆越野车上。

三个家,三重情,三份爱。

这些年,河北农大家属院里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反倒成了一个匆匆的驿站。

我们了解到,在去世前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假期,也只在家休息了一天。

家里的水电费在学校是最少的。郭素萍说。

甚至在这个家里,夫妻俩都没有多少时间交流。

因为工作太忙,已经很久没有晚上8点以前吃过晚饭了。吃完饭,我抓紧干点家务,他忙着打电话安排事,或者看学生的论文。郭素萍说。

当年,郭素萍也是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是李保国工作上的搭档,夫妻俩根本无暇顾及远在保定的家。

不得已,他们只好把年迈的母亲和一岁多的儿子也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

他们的课题叫小流域的立体开发,所以当地好多村民管他们的儿子叫小流域。

有个事到现在提起来我都难受。郭素萍说,有一次学校领导去山里看他们,走的时候,儿子爬上了人家的车,死活不下来,哭着喊着说,要回保定,想上幼儿园。没办法,我只好硬把孩子拽了下来。

我先后两次做手术,他都在山上,手术通知单都是我同事签的字。我和儿子确实为他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们一直理解他、支持他。郭素萍说。

她记得,3月7日下午,李保国在平山县参加省妇联举办的一个活动,儿子、儿媳特意带着不满5岁的孙子从保定来到现场。一见到爷爷,小孙子马上趴在爷爷肩膀上,黏着不下来。

这时,一向专注事业到了不近人情程度的李保国,露出了柔软的一面。在活动现场被主持人要求对家人说句真心话时,他显得很不好意思,可最终还是挤出了自己长久以来积在心底的愧疚:老婆、儿子,我爱你们,但是我顾不上管你们。对不起!他抱着孙子,流下了眼泪。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说这样的话。郭素萍告诉我们。

这些年,帮扶基地临时的家,李保国也住得少了。

现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很多地方找来,能坚持多去一个地方,就不能少去一个。也许多去一地就能改变更多老百姓的生活。他说。

有一次,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了4000亩苹果园,给农民作技术指导。

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增收4000斤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一亩地就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元。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多值!

这些年,车上那个流动的家,对李保国来说越来越重要。

雨靴、草帽、衣服、工具包,空间不大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

中午把后座放平,稍微躺一会儿,缓解一下疲劳。

车上,还是夫妻二人交流最多的地方。

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李保国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

考虑到李保国长期出差和下乡需要,河北农大在很早之前就要给他配专职司机,可他却婉拒了学校的好意。

还是自己开车好,方便工作,说走就走。何况我天天上山下乡,铁打的司机也受不了。他顾念着别人的辛苦和感受,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

去年12月16日晚上,燕赵楷模发布厅在河北电视台录制李保国的先进事迹,结束时已经晚上9时多了。大家知道他第二天要去平山,考虑到他身体不好,都劝他在石家庄市区休息一晚。他说:今晚上赶到平山,明天一早就能干活。坚持连夜自己开车走了。

今年春节过后,李保国明显憔悴,脸色发黄,饭量变小。出差在外,午饭经常只吃半两米饭、几口咸菜。

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他的病有多严重。

因为常年奔波,生活没有规律,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李保国先后患上了重度糖尿病和重度疲劳性冠心病。

一般医生讲病情的时候不让患者本人在场,为的是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但是我们家不一样,我特意叫着他一起听,就是希望医生能帮我劝住他,把工作节奏慢下来。郭素萍说。

在家多休息吧,别这么拼命了。周边的人也纷纷劝李保国。他却说:人活着时要有事干,没事干,不就精神空虚吗?你不知道我在底下跑着有多享受。

我阻拦不了他继续拼命,只能跟在他的身边照顾他。出门我一般都带够一周的药量,有时候事儿连成串儿,超过一周了,就得回保定取,然后坐火车再赶回去。回忆往事,郭素萍悲痛万分。

这个春天,他一直在路上。

今年2月初,省委作出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中央和省内媒体集中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他更忙了,不仅省内各地贫困村纷纷请他支招脱贫,连省外群众也打来了求助电话。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都留下了李保国奔波忙碌的身影。

4月1日,邢台-南和;4月2日,邢台-前南峪;4月3日,邢台-南和;4月4日,邢台-保定……一张学生手中的日程表,记录了李保国去世前的行程,它默默无语,却又凝结着万语千言。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石家庄主持了河北省山区苹果、核桃、特色杂果产业技术创新与示范体系建设3个项目的验收会。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不要总忘记了黑夜和白天。

但李保国闲不下来。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依然忙碌着--

他通过微信,指导岗底村村民梁国军治果树叶病;

他联系买来滴灌设备,叫人拉到前南峪村的苹果园里;

他跟南和县红树莓产业园负责人周岱燕在电话里沟通了建设采摘园的事宜;

……

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以身报国。

4月12日,省委追授李保国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4月13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作出决定,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让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出来。

他走了,但他的精神与太行同在,如同那些战争年代把名字镌刻在太行山上的英雄一样。

年年太行披绿之时,人们会一次次忆起他的功绩。

《村党员的事迹材料范文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